急性子宫内膜炎的临床表现
子宫内膜炎有多种症状表现,包括发热(多为低热至中度发热)、下腹部疼痛(持续性隐痛或坠胀样疼痛,性生活、活动后可能加重)、异常阴道分泌物(增多,呈脓性、血性或伴异味);月经异常表现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还可能有非经期阴道出血、泌尿系统症状(尿频、尿急等)以及严重时的全身症状(乏力、寒战等),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各有特点且需注意与其他疾病鉴别。
一、症状表现
1.发热:多为低热至中度发热,部分患者体温可达到38℃左右。这是机体对炎症反应的一种表现,炎症刺激会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在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可能因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发热时相对更需关注体温变化及相关伴随症状;成年女性则可通过自身感知及体温计测量发现体温异常。
2.下腹部疼痛:下腹部出现持续性隐痛或坠胀样疼痛,疼痛程度因人而异。炎症累及子宫内膜及周围组织,刺激神经末梢导致疼痛。性生活、活动后疼痛可能加重,对于有性生活史的女性,需留意与其他妇科疾病导致腹痛的鉴别;而无性生活史的女性,也要考虑是否因生殖道炎症蔓延等情况引起。
3.异常阴道分泌物:阴道分泌物增多,可呈脓性、血性或伴有异味。正常情况下阴道分泌物量少且性状相对稳定,当发生子宫内膜炎时,炎症刺激腺体分泌增加,同时混合炎性细胞等成分。分泌物颜色、气味的改变是炎症的直观表现,不同年龄女性的正常分泌物基础不同,如青春期女性阴道分泌物相对较少,若出现明显异常更应重视。
二、月经异常相关表现
1.月经量增多:月经周期基本正常,但经量较以往明显增多。子宫内膜炎症可影响子宫内膜的正常修复和收缩功能,导致血管开放增多,出血量增加。对于育龄期女性,月经量增多可能会引起贫血等问题,需关注自身血红蛋白水平;围绝经期女性出现这种情况则要警惕其他妇科疾病的可能。
2.月经经期延长:月经持续时间较正常延长,超过7天甚至更长时间。炎症干扰了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剥脱和修复过程,使得经期不能按时结束。不同年龄女性月经经期正常范围略有差异,如青少年女性月经初潮后可能经期不太规律,但如果出现明显延长需考虑子宫内膜炎等疾病影响。
三、其他伴随表现
1.阴道出血:非经期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尤其是在性交后或妇科检查后可能加重出血情况。炎症导致子宫内膜局部脆弱,容易出现血管破裂出血。对于有性生活的女性,需与妊娠相关出血等情况鉴别;对于绝经后女性出现阴道出血则是较为危险的信号,要高度警惕子宫内膜病变。
2.泌尿系统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尿频、尿急等泌尿系统刺激症状。这是因为女性生殖系统与泌尿系统解剖位置相邻,炎症蔓延可能波及泌尿系统。儿童患者出现此类症状时需特别注意,因为儿童表述可能不准确,要结合其他临床表现综合判断;成年女性则可通过询问病史及相关检查来明确是否存在泌尿系统累及情况。
3.全身症状:严重的急性子宫内膜炎患者可能出现乏力、寒战等全身不适症状。炎症反应波及全身,导致机体代谢紊乱和应激状态。老年患者由于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弱,出现全身症状时病情可能进展较快,需加强护理和密切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