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有什么护理措施
肺栓塞护理包括多方面:生命体征监测要依不同年龄准确判断;体位与活动护理需绝对卧床休息并逐步增加活动量;呼吸循环支持护理要据血氧情况吸氧及配合循环衰竭抢救;用药护理要观察抗凝、溶栓等药物不良反应;心理护理要缓解患者焦虑恐惧情绪;饮食护理要给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一、病情观察
1.生命体征监测:持续监测患者的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肺栓塞患者可能出现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血氧饱和度下降等情况,通过密切监测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婴儿心率正常范围约110-150次/分,儿童80-120次/分,成人60-100次/分;呼吸频率婴儿为30-40次/分,儿童20-30次/分,成人12-20次/分等,需根据不同年龄准确判断生命体征是否异常。
2.症状观察:留意患者是否有胸痛、咯血、呼吸困难等肺栓塞相关症状,胸痛的性质、程度及变化情况,咯血的量等,这些症状的变化能反映病情的进展或好转。例如,若患者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提示病情可能恶化。
二、体位与活动护理
1.卧床休息: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1-2周,避免不必要的搬动,防止栓子再次脱落。卧床期间要注意保持肢体的功能位,对于儿童患者,要确保其卧床舒适,避免因不适而躁动影响病情。
2.活动指导:病情稳定后,逐渐增加活动量。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突然改变体位,防止诱发肺栓塞复发。对于老年患者,活动应循序渐进,可先从床上活动开始,如四肢的小范围活动,再逐渐过渡到床边坐立、行走等。
三、呼吸循环支持护理
1.吸氧:根据患者血氧饱和度情况给予吸氧,一般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对于低氧血症明显的患者,可采用鼻导管吸氧或面罩吸氧等方式。儿童吸氧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吸氧装置和氧流量,避免对儿童造成损伤。
2.循环支持:密切观察患者的循环情况,如出现休克等循环衰竭表现,应配合医生进行相应的抢救措施,如补充血容量等,但具体药物使用等严格遵医嘱,不进行具体剂量等指导。
四、用药护理
遵医嘱使用抗凝、溶栓等药物,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例如使用抗凝药物时,要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如皮肤瘀斑、牙龈出血、血尿等;使用溶栓药物时,要观察有无过敏反应及出血情况等。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等,要更加谨慎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因为其机体对药物的耐受和反应可能与成人不同。
五、心理护理
肺栓塞患者常因病情突然发作、担心预后等出现焦虑、恐惧等情绪。要及时与患者沟通,给予心理支持,向患者解释病情和治疗措施,缓解其不良情绪。对于儿童患者,可通过亲切的安抚、玩耍等方式缓解其紧张情绪;对于老年患者,要耐心倾听其担忧,给予心理安慰。
六、饮食护理
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用力排便而导致腹压增加,诱发栓子脱落。例如,可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瘦肉、鱼类等。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饮食的营养均衡和易于消化,根据其年龄特点提供合适的食物;对于老年患者,要考虑其消化功能可能较弱,食物应做得软烂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