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骨骨折的如何处理
颅骨骨折现场初步处理需评估伤情、保持呼吸道通畅;医疗场所进一步处理包括影像学检查及根据骨折类型处理,线性骨折一般保守治疗,凹陷性骨折深度大或有神经症状多需手术;要防治颅内出血、脑损伤及感染等并发症;康复期需定期复查及进行功能康复,儿童要关注其生长发育特点。
一、现场初步处理
1.评估伤情:首先快速评估患者整体情况,包括意识、呼吸、心跳等生命体征,同时注意观察颅骨骨折局部情况,如有无出血、头皮损伤等,若有大量出血应及时按压止血。对于儿童,因其颅骨相对较软,骨折表现可能不典型,更需仔细检查囟门等情况。
2.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患者有呕吐,应将其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导致窒息,这对各年龄段患者都很重要,尤其对于儿童,呼吸道更易因异物堵塞发生危险。
二、医疗场所的进一步处理
1.影像学检查
头颅CT:是诊断颅骨骨折的重要手段,可清晰显示颅骨骨折的部位、类型(如线性骨折、凹陷性骨折等)以及是否合并颅内出血、脑损伤等情况。对于不同年龄患者,CT检查的必要性相同,但儿童需注意辐射防护,可尽量优化扫描参数减少辐射剂量。
X线检查:可作为初步筛查手段,能发现一些明显的颅骨骨折,但对于复杂骨折及颅内情况显示不如CT。
2.根据骨折类型处理
线性骨折:若无颅内损伤等并发症,一般采取保守治疗。需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肢体活动等情况,定期复查头颅CT。对于儿童线性骨折,因其颅骨有一定可塑性,恢复可能性相对较大,但仍需关注后续神经系统发育情况。
凹陷性骨折:如果凹陷深度较大(成人一般大于1cm,儿童大于0.5cm)或引起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如肢体瘫痪、癫痫等),多需手术复位。手术时机一般建议在受伤后尽快进行(病情允许情况下),以减少对脑组织的压迫等不良影响。对于婴幼儿凹陷性骨折,由于其颅骨较软,可能根据具体凹陷情况选择保守或早期手术,需综合评估。
三、并发症的防治
1.颅内出血及脑损伤: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状态,若出现意识进行性恶化、头痛加剧、呕吐频繁、瞳孔不等大等情况,提示可能有颅内出血增多或脑疝形成,需紧急再次评估并处理,可能需要再次手术等。对于有脑损伤的患者,无论年龄,都需进行相应的支持治疗,如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降低颅内压等。
2.感染:对于有开放性颅骨骨折(头皮破裂与颅骨骨折相通)的患者,需及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根据伤口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种类。儿童由于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更要注意严格的无菌操作和抗感染措施,防止发生脑膜炎等严重感染并发症。
四、康复期注意事项
1.定期复查:无论采取保守还是手术治疗,都需定期复查头颅CT等,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颅内情况变化。儿童患者需关注颅骨生长发育情况,确保骨折恢复不影响正常头颅形态及神经系统发育。
2.功能康复:对于有神经功能缺损的患者,如出现肢体运动障碍等,在病情稳定后应尽早进行康复训练。康复训练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儿童康复训练要考虑其生长发育特点,采用适合儿童的康复手段,如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等,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和肢体功能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