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的诊断
肺栓塞的评估涉及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及右心功能监测等方面。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不同年龄、性别表现有差异;D-二聚体对排除肺栓塞有价值但单独阳性不能确诊,血气分析有低氧血症等表现;CTPA、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MRPA等影像学检查各有特点及受不同年龄、生活方式影响;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可发现血栓,受不同年龄、生活方式影响;右心功能监测可发现右心功能不全表现,受不同年龄、基础疾病影响。
一、临床症状评估
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常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胸痛(多为胸膜炎性胸痛或心绞痛样疼痛)、咯血等。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表现可能有差异,例如老年患者症状可能不典型,易被忽视;女性在口服避孕药等特殊生活方式下,肺栓塞风险增加,症状表现也需综合考量。
二、实验室检查
1.D-二聚体:
血浆D-二聚体测定对排除肺栓塞有重要价值。若D-二聚体水平低于500μg/L(年龄>50岁时,临界值可适当调整),对急性肺栓塞的排除有较高的特异性。但多种因素可导致D-二聚体升高,如手术、创伤、感染等,所以其单独阳性不能确诊肺栓塞。
2.血气分析:
常表现为低氧血症、低碳酸血症,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增大。不同年龄患者血气分析结果可能因基础呼吸功能不同而有差异,例如儿童基础呼吸功能与成人不同,肺栓塞时血气变化特点虽相似,但需结合儿童自身生理情况判断。
三、影像学检查
1.CT肺动脉造影(CTPA):
是诊断肺栓塞的重要影像学方法。可直接显示肺动脉内的栓子,表现为肺动脉内充盈缺损等。对于不同年龄患者,检查时需考虑辐射剂量问题,儿童等对辐射敏感人群需权衡检查的必要性与辐射风险;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如吸烟者肺部基础情况可能影响图像解读。
2.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
典型表现为肺通气扫描正常或接近正常,而灌注扫描出现肺段分布的灌注缺损。该检查对于诊断肺栓塞有一定价值,不同年龄患者因肺组织发育等差异,可能影响扫描结果的判断,生活方式如长期接触粉尘等可能干扰灌注扫描结果的准确性。
3.磁共振肺动脉造影(MRPA):
对肺段以上肺动脉内血栓的诊断有较高价值,且无需使用含碘造影剂,适用于对碘造影剂过敏的患者。不同年龄患者的血管结构及血流情况不同,会影响磁共振成像的质量和对结果的判断,生活方式中的运动等可能影响检查前的准备及检查时的配合度。
四、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肺栓塞的重要危险因素,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可发现下肢深静脉内的血栓。不同年龄患者下肢静脉解剖结构有差异,例如儿童静脉较细等,检查时难度可能不同;有长期卧床等生活方式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高,需常规进行该检查筛查。
五、右心功能监测
通过超声心动图等检查评估右心功能,肺栓塞时可出现右心室扩大、室间隔左移等右心功能不全的表现。不同年龄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有差异,例如老年患者心脏结构可能发生退行性改变,影响对右心功能评估结果的判断;有基础心脏疾病的患者,肺栓塞时右心功能变化与单纯肺栓塞患者不同,需综合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