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具有气流受限特征、可预防治疗、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且呈进行性发展的疾病,与气道和肺组织慢性炎症反应有关,主要病状有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喘息和胸闷、全身性症状等,病情进展会出现肺功能下降、慢性呼吸衰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不同病程患者生活方式改变及并发症情况不同
一、慢阻肺的定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气道和肺组织对烟草烟雾等有害气体或颗粒的慢性炎症反应增强有关。
二、主要病状表现
1.咳嗽
常为首发症状,初期咳嗽呈间歇性,早晨较重,以后早晚或整日均有咳嗽,但夜间咳嗽并不显著。少数病例咳嗽不伴咳痰,也有部分病例虽有明显气流受限但无咳嗽症状。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等因素会影响咳嗽表现,比如长期吸烟的人群更容易出现早期的咳嗽症状,男性和女性在咳嗽的起始年龄和严重程度上可能因吸烟暴露等因素有所不同。
2.咳痰
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性泡沫性痰,偶可带血丝,清晨排痰较多。急性发作期痰量增多,可有脓性痰。痰液的性状和量与气道炎症及分泌物情况相关,有吸烟史的患者痰液可能更易出现异常改变,长期患病且有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者痰液可能会更黏稠、量更多。
3.气短或呼吸困难
是慢阻肺的标志性症状,早期仅于劳力时出现,后逐渐加重,以致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气短。呼吸困难的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随着病情进展,患者活动耐力逐渐下降,生活方式会受到明显影响,比如原本能进行的轻度体力活动可能因呼吸困难而无法完成,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因心肺功能本身相对较弱,呼吸困难的表现会更早更明显。
4.喘息和胸闷
部分患者特别是重度患者或急性加重时出现喘息;胸部紧闷感通常于劳力后发生,与呼吸费力、肋间肌等容性收缩有关。喘息的发生与气道痉挛等因素有关,不同个体对喘息和胸闷的感受程度不同,有过敏体质的慢阻肺患者可能更容易出现喘息症状。
5.全身性症状
在疾病的临床过程中,特别在较重患者,可能会发生全身性症状,如体重下降、食欲减退、外周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精神抑郁和(或)焦虑等。合并感染时可咳血痰或咯血。全身性症状的出现与疾病的慢性消耗、炎症反应等多种因素相关,年龄较大、营养状况较差的患者更容易出现体重下降等全身性表现,有心理基础疾病的患者可能更易出现精神方面的症状。
三、病情进展相关表现
随着病情的发展,慢阻肺患者会出现肺功能进行性下降,在肺功能检查上表现为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FVC)<70%。病情进一步加重时,会出现慢性呼吸衰竭,表现为呼吸困难加重,夜间为甚,常有头痛、失眠、食欲下降、白天嗜睡,甚至出现表情淡漠、神志恍惚、谵妄等肺性脑病的表现。还可能出现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表现为右心衰竭,如体循环淤血的表现,颈静脉怒张、肝大且有压痛、下肢水肿等。不同病程阶段的患者,其生活方式的改变程度不同,病情较重的患者生活基本需要他人协助,病史较长且病情控制不佳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影响整体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