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积液可分为漏出液和渗出液,漏出液由非炎性因素致,外观清、比重低、蛋白少等,常见于心功能不全、肝硬化、肾病综合征等;渗出液由炎性等因素致,外观多样、比重高、蛋白多等,常见于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等,准确区分有助于明确病因指导治疗,特殊人群诊断需注意其特点,综合各项指标及情况制定诊疗方案
一、定义区分
漏出液是由于血管内胶体渗透压降低、毛细血管静水压升高、淋巴回流受阻等非炎性因素所致的胸腔积液;渗出液则是由炎症、肿瘤、外伤等炎性因素引起的胸腔积液。
二、外观与性质指标区别
1.外观
漏出液通常清澈透明,多为淡黄色,一般不凝固;渗出液外观多样,可呈黄色、脓性、血性、乳糜性等,可自行凝固。
2.比重
漏出液比重常低于1.018;渗出液比重多高于1.018。
3.蛋白含量
漏出液蛋白定量一般小于25g/L;渗出液蛋白定量多大于30g/L。这是因为渗出液是炎性因素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大量渗出到胸腔,所以蛋白含量较高;而漏出液是非炎性因素引起,蛋白渗出少。
4.李凡他试验
漏出液李凡他试验阴性;渗出液李凡他试验阳性。李凡他试验是利用浆液粘蛋白在稀醋酸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原理,渗出液中含较多粘蛋白,所以试验呈阳性。
5.细胞计数
漏出液细胞数常少于100×10?/L,以淋巴细胞和间皮细胞为主;渗出液细胞数常多于500×10?/L,可因病因不同而细胞种类有差异,如感染性渗出液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肿瘤性渗出液以淋巴细胞为主。
三、病因相关区别
1.漏出液常见病因
心功能不全:老年人若有慢性心力衰竭病史,心脏泵血功能减退,导致体循环淤血,静脉回流受阻,从而引起胸腔漏出液。比如65岁以上有长期高血压病史且控制不佳的老人,易出现心功能不全相关的胸腔漏出液。
肝硬化:长期酗酒或患有病毒性肝炎等导致肝硬化的人群,肝功能减退,蛋白合成减少,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引发胸腔漏出液。有10年以上乙肝病史且未规范治疗的患者,较易出现肝硬化相关漏出液。
肾病综合征:青少年或中青年人群,因肾小球滤过膜受损,大量蛋白从尿中丢失,血浆蛋白降低,出现胸腔漏出液。
2.渗出液常见病因
感染性疾病: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如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结核性胸膜炎,青壮年易患,常有低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细菌感染引起的肺炎旁胸腔积液,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因肺部感染累及胸膜而出现,比如儿童因免疫力相对低下,患肺炎后易并发肺炎旁胸腔积液。
恶性肿瘤:中老年人群较多见,如肺癌、乳腺癌等转移至胸膜引起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多有原发肿瘤的相关表现,如肺癌患者可有咳嗽、咯血等症状。
四、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准确区分胸腔积液中渗出液与漏出液有助于明确病因,指导治疗。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由于其生理特点,在诊断时需更仔细询问病史,因为儿童胸腔积液病因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更易由感染等因素引起;对于老年人,要全面评估心、肝、肾等脏器功能,因为老年人多存在多脏器功能减退,漏出液的病因往往与这些脏器功能异常密切相关。在诊断过程中,需综合各项指标及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判断,以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