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怎么诊断
小儿肺炎诊断需综合临床表现(不同年龄段表现有差异)、体格检查(肺部体征及全身情况)、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病原学)、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CT)多方面结果,婴儿肺炎可能不典型,特殊人群需格外谨慎,以此制定合理治疗方案
一、临床表现评估
小儿肺炎的临床表现多样,不同年龄段小儿表现有所差异。婴幼儿肺炎往往起病较急,常见症状有发热,体温可高达38℃以上,热型不定;咳嗽,早期多为刺激性干咳,随后可出现咳痰;呼吸急促,可见鼻翼扇动、三凹征(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在吸气时明显凹陷)等,小婴儿呼吸频率可增快,如小于2个月婴儿呼吸≥60次/分,2-12个月婴儿呼吸≥50次/分,1-5岁儿童呼吸≥40次/分提示可能存在呼吸急促。较大儿童肺炎症状相对较典型,除发热、咳嗽外,可能有胸痛、喘息等表现。
二、体格检查
1.肺部体征:医生会进行肺部听诊,早期可能呼吸音粗糙,随后可闻及中、细湿啰音,以背部两侧下方及脊柱两旁较常见,深吸气末更明显。部分患儿可伴有肺部叩诊异常,如病灶融合时可出现实变体征,表现为语颤增强、叩诊浊音等。
2.全身情况评估: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如是否精神萎靡、烦躁不安等;有无口唇发绀、面色苍白等循环缺氧表现;检查心率是否增快,婴儿心率≥180次/分,幼儿心率≥160次/分需警惕肺炎合并心衰可能等。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可辅助判断感染类型。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常增高,可有核左移现象;病毒感染时,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高。C-反应蛋白(CRP)在细菌感染时通常明显升高,病毒感染时多正常或轻度升高,可作为感染轻重及疗效判断的参考指标。
2.病原学检查
病毒学检查:可通过鼻咽拭子、痰液等标本进行病毒抗原检测、核酸检测等,如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相关检测,有助于明确病毒病原体,指导针对性治疗。
细菌学检查:痰培养可明确细菌种类及药敏情况,但小儿咳痰困难时可采用支气管肺泡灌洗等方法获取标本进行培养,血培养对肺炎链球菌等血流感染的病原菌诊断有重要意义。
四、影像学检查
1.胸部X线检查:是诊断小儿肺炎常用的影像学方法。典型表现为肺部出现斑片状阴影,可分布于单侧或双侧肺部,可伴有肺纹理增粗等。对于判断肺炎的部位、范围等有重要价值,如支气管肺炎多表现为两肺中下野、内中带沿支气管分布的斑片状阴影;大叶性肺炎可见肺叶或肺段分布的均匀致密阴影等。
2.胸部CT检查:一般不作为首选,在胸部X线检查不能明确诊断,或需进一步了解肺部病变细节、有无并发症(如肺不张、胸腔积液等)时可考虑进行。CT可更清晰地显示肺部病灶的形态、范围等,对于一些不典型肺炎的诊断有帮助。
小儿肺炎的诊断需综合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结果进行判断。在诊断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小儿不同年龄段的生理特点等因素,如婴儿肺炎表现可能不典型,需更细致观察和多维度检查来明确诊断,以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同时,对于特殊人群如早产儿、有基础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等)的小儿,在诊断时要格外谨慎,需全面评估可能存在的复杂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