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原位癌是怎么回事
乳腺原位癌是乳腺癌早期阶段,癌细胞局限于乳腺导管或小叶内,好发于40-60岁女性等,有特定病理特征,多数无明显症状,通过乳腺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活检诊断,治疗有手术、放疗、内分泌治疗等方式,预后通常较好但需长期随访,不同患者预后有差异
一、定义与概况
乳腺原位癌是乳腺癌的早期阶段,癌细胞局限于乳腺导管或小叶内,未突破基底膜,未发生远处转移。它好发于40-60岁女性,但其他年龄段女性及男性也可能患病,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高脂肪饮食、缺乏运动等可能增加发病风险,有乳腺癌家族史等病史人群患病风险更高。
二、病理特征
导管原位癌:癌细胞位于乳腺导管内,可呈实性、筛状、乳头状等生长方式,显微镜下可见导管上皮细胞异常增生,细胞核大小、形态不一,染色深,有不同程度的核分裂象。
小叶原位癌:癌细胞起源于乳腺小叶终末导管-小叶单位,累及小叶终末导管及腺泡,癌细胞体积较导管原位癌小,形态较一致,呈实体状充满小叶,基底膜完整。
三、临床表现
多数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常通过乳腺癌筛查(如乳腺X线摄影、乳腺超声等)发现乳腺内可疑病灶,部分患者可触及乳腺内无痛性肿块,但质地相对较软,边界可能不太清晰,与周围组织粘连不明显等情况。
四、诊断方法
乳腺影像学检查
乳腺X线摄影:导管原位癌可能表现为微钙化灶,呈细小、密集分布;小叶原位癌有时可见乳腺结构紊乱等表现,但特异性相对有限。
乳腺超声:可发现乳腺内可疑结节等病变,但对于原位癌的诊断主要起辅助作用,帮助定位和引导穿刺活检等。
病理活检:是确诊乳腺原位癌的金标准,通过真空辅助乳腺活检或手术切除活检等获取病变组织,进行显微镜下病理检查以明确癌细胞的形态、分布等特征,确定是导管原位癌还是小叶原位癌等具体类型。
五、治疗方式
手术治疗
乳腺局部切除术:对于适合的患者,可考虑单纯切除病灶及其周围部分正常组织,保留大部分乳腺组织,术后需密切随访观察,因为存在局部复发的可能。对于年轻女性等特殊人群,需综合考虑美观等因素,但要以彻底切除病灶为首要原则。
乳房切除术:若患者病情特殊,如病灶广泛等情况,可能需要行乳房切除术,但相对来说,乳腺局部切除术应用更为广泛,尤其是对于早期乳腺原位癌患者。
放疗:部分患者在手术后可能需要进行局部放疗,以降低局部复发的风险,尤其是对于一些高危的导管原位癌患者等,放疗可以进一步杀灭可能残留的癌细胞。
内分泌治疗:如果免疫组化提示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阳性,可能会考虑内分泌治疗,但相对来说,乳腺原位癌的内分泌治疗应用不如浸润性乳腺癌普遍,主要是根据患者具体病理分子特征来决定是否应用。
六、预后情况
乳腺原位癌的预后通常较好,经过规范治疗后,患者的5年生存率等预后指标相对较高。但患者仍需要长期随访,因为存在一定的局部复发风险,随访内容包括乳腺影像学检查等,以便早期发现可能出现的复发情况并及时处理。对于不同年龄、不同病理类型的患者,预后可能会有一定差异,年轻患者相对来说心理压力可能更大,需要更多的心理支持等人文关怀,而老年患者则要综合考虑其整体健康状况等因素来制定随访和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