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炎的区别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主要病原体是病毒,发病部位在上呼吸道,症状多样,以对症治疗为主;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由多种因素引起,发病部位在气管、支气管,主要症状为咳嗽,治疗包括对症和病因治疗,特殊人群患病需特殊关注。
一、定义与发病部位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主要病原体是病毒,少数是细菌,发病部位主要在鼻、咽、喉部等上呼吸道区域。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病,生活方式如过度劳累、缺乏运动等可能增加发病风险,有慢性病史者(如哮喘、糖尿病等)因机体抵抗力相对较低也更易患病。
2.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通常由生物、物理、化学刺激等因素引起,发病部位主要在气管、支气管。各年龄均可发病,长期吸烟的人群由于烟草对气道黏膜的损伤,患支气管炎的风险显著高于不吸烟者,有呼吸道慢性病史者(如慢阻肺前期)也较易罹患。
二、临床表现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症状多样:起病较急,初期有咽干、咽痒或烧灼感,随后出现鼻塞、流涕等卡他症状,也可表现为咳嗽、咳痰,部分患者有发热、头痛、全身酸痛等全身症状,一般全身症状相对较轻,体温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儿童可能更易出现高热,且可能伴有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2.支气管炎:
咳嗽为主:主要症状为咳嗽,起初为干咳,随后可出现咳痰,痰液性质因病情而异,可为白色黏液痰、脓性痰等。部分患者可伴有喘息、气促,尤其在急性发作期或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中较为明显,一般全身症状相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稍重,发热程度可高可低,部分患者体温可达到中度或高热。
三、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血常规: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常升高。
影像学:一般无明显异常影像学表现。
2.支气管炎:
血常规: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病毒感染时变化不明显。
影像学:早期可无明显异常,反复发作或病情较重者可出现肺纹理增粗、紊乱等表现,部分患者胸部X线或CT可见支气管壁增厚等改变。
四、治疗原则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以对症治疗为主,同时注意休息、多饮水。如发热、头痛可给予解热镇痛药;鼻塞、流涕可使用鼻黏膜减充血剂等。一般病毒感染引起的多为自限性疾病,病程较短,预后较好。
2.支气管炎:主要是对症治疗和病因治疗。咳嗽明显者可使用止咳祛痰药物;有喘息者可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如明确有细菌感染,可使用抗生素。对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需注意缓解期的肺功能维护,避免诱因减少急性发作。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或支气管炎时,由于其免疫系统和各器官功能发育尚未完善,病情变化相对较快,需密切观察体温、精神状态等,出现异常及时就医;老年人患此类疾病时,机体抵抗力较弱,并发症发生风险相对较高,要注意加强病情监测,积极防治可能出现的肺炎等并发症;妊娠期女性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或支气管炎时,用药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