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术后注意事项
肺栓塞术后需从休息与活动、饮食管理、病情监测、药物治疗相关注意事项、心理调适等方面进行护理,术后早期充分休息并逐步增加活动量;饮食要营养均衡且保持大便通畅;密切观察症状和生命体征;严格按医嘱服药并关注老年患者用药反应;注意心理调适,家属给予关心陪伴。
一、休息与活动
1.术后早期休息:肺栓塞术后患者需充分休息,一般建议术后前几周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成人通常需要7-9小时的睡眠。卧床休息时要注意保持正确的体位,可适当垫高下肢,促进血液回流,减轻下肢水肿。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更要注意休息,避免因活动量过大导致病情反复。
2.逐步增加活动量: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逐步增加活动量。一般术后1-2周可在床边进行轻度活动,如缓慢行走等,活动时要注意观察自身反应,若出现呼吸困难、胸痛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对于年轻且基础健康状况良好的患者,可相对较快地增加活动量,但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而老年患者或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则要更加谨慎,活动量的增加速度应更缓慢。
二、饮食管理
1.营养均衡:保证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例如,蛋白质可选择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每天蛋白质的摄入量可根据患者的体重和身体状况进行合理安排,一般每公斤体重1-1.5克左右。维生素和矿物质可通过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来补充,如菠菜、苹果等,蔬菜每天的摄入量建议在500克左右,水果在200-300克左右。对于有糖尿病的肺栓塞术后患者,要注意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选择低糖指数的食物。
2.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便秘而增加腹压,影响病情。可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麦面包、燕麦等,膳食纤维的摄入量每天可在25-30克左右。同时,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每天饮水量在1500-2000毫升左右,对于心功能正常的患者,可适当多饮。
三、病情监测
1.症状观察:密切观察自身症状,如是否有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症状复发。若出现呼吸困难加重,要及时就医。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机体反应相对不敏感,更要加强症状的观察,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尽快处理。
2.生命体征监测:定期监测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一般建议每天至少测量2-3次血压、心率和呼吸。对于有基础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要更加频繁地监测生命体征变化。例如,心率正常范围是60-100次/分钟,若心率超过100次/分钟或低于60次/分钟,且伴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四、药物治疗相关注意事项
严格按照医嘱按时服用药物,即使自觉症状改善也不要自行停药或增减药量。不同的患者根据病情可能使用不同的药物,如抗凝药物等。对于老年患者,由于肝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在用药过程中要更加关注药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如出血倾向等,若出现皮肤瘀斑、牙龈出血等情况要及时告知医生。
五、心理调适
术后患者可能会因疾病的影响而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要注意心理调适,家属要给予患者关心和陪伴,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可以通过听音乐、与家人朋友交流等方式缓解不良情绪。对于年龄较小的患者(如儿童),要由家长做好心理安抚工作,通过游戏等轻松的方式让患儿保持良好的心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