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手远端桡骨骨折是发生在桡骨远端约3厘米范围的骨折,多由间接暴力引起,不同人群发病风险有差异;临床表现有局部症状和特殊体征;诊断靠X线、CT等影像学检查;治疗分保守(手法复位外固定、牵引)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康复护理分早期、中期、后期;大多数患者预后较好,不及时恰当治疗可能有并发症,儿童愈合能力强但要正确康复,中老年愈合慢且有再次骨折风险但规范治疗康复也可获较好功能恢复
一、定义与病因
右手远端桡骨骨折是指发生在桡骨远端约3厘米范围内的骨折,多由间接暴力引起,如摔倒时手掌着地,暴力上传导致桡骨远端骨折,常见于成年人,尤其是中老年人骨质疏松者及儿童生长发育阶段。不同年龄、性别因生理结构及生活方式不同,发生风险有差异,中老年女性因骨质疏松更易发病,儿童则多因玩耍时意外摔倒等致伤。
二、临床表现
局部症状:受伤部位出现疼痛、肿胀,可伴有皮下瘀斑,手腕活动受限,骨折处有明显压痛,部分患者可触及骨擦感或异常活动。
特殊体征:Colles骨折典型表现为“银叉畸形”和“枪刺样畸形”,即手腕部呈背伸畸形,侧面看像银叉,正面看呈枪刺状。
三、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是诊断右手远端桡骨骨折的首选方法,能清晰显示骨折的部位、类型及移位情况。
CT检查:对于一些复杂的骨折,尤其是涉及关节面的骨折,CT检查可更准确地评估骨折的三维结构,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
四、治疗方式
保守治疗
手法复位外固定:适用于骨折移位不明显或经过手法复位后位置满意的患者。通过手法将骨折端复位,然后用石膏或夹板等外固定装置固定患肢,限制手腕活动,促进骨折愈合。
牵引治疗:对于一些不稳定的骨折,可采用牵引的方法来复位和固定骨折端,如尺骨茎突牵引等。
手术治疗
切开复位内固定:适用于骨折移位明显、手法复位失败或涉及关节面的骨折。通过手术切开皮肤,暴露骨折端,进行复位后用钢板、钢针等内固定材料固定骨折,以恢复骨折的解剖结构和稳定性。
五、康复护理
早期康复:在骨折固定后早期,进行手指的屈伸活动、肩部和肘部的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一般受伤后1-2周内进行。
中期康复:骨折2-3周后,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渐增加手腕的活动范围训练,如腕关节的屈伸、旋转等活动,但要注意活动幅度不宜过大,避免影响骨折愈合,一般受伤后3-6周内进行。
后期康复:骨折6周后,骨折基本愈合,可加强手腕的力量训练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如使用筷子、写字等,一般受伤6周后进行。对于儿童患者,康复训练要更加轻柔,根据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和骨折恢复情况循序渐进地进行,避免过度活动影响骨骼发育;中老年患者康复时要考虑骨质疏松等因素,训练强度和频率要适当调整,防止再次受伤。
六、预后情况
大多数右手远端桡骨骨折患者经过及时、恰当的治疗后,预后较好,骨折可愈合,手腕功能可得到较好恢复。但如果治疗不及时或复位不良,可能会出现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等并发症,影响手腕的功能和外观。儿童患者骨折愈合能力较强,但也要注意正确的康复训练以保证良好预后;中老年患者由于骨质疏松等因素,愈合相对较慢,且有再次骨折的风险,预后相对儿童和青壮年稍差,但通过规范治疗和康复也可获得较好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