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疾病的治疗包括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和非手术非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有区段切除术(适用于病变较局限等患者)、皮下乳腺切除术(适用于病变范围广等患者)、单纯乳头溢液导管切除术(针对以乳头溢液为主要表现且病变局限的患者);药物治疗包括合并感染时用抗生素、用激素调节药物调节激素水平;非手术非药物治疗有乳头乳晕区护理(保持清洁、避免挤压)和定期随访观察(病变较轻等患者定期检查随访)。
一、手术治疗
1.区段切除术:适用于病变较局限的患者,手术切除病变的乳腺导管及周围组织。其原理是直接去除病灶组织,从根源上解决乳腺导管扩张的问题。对于年龄较轻、病变范围相对较小且无恶性倾向的患者较为适用,通过切除病变区段,可有效改善症状,降低复发风险,但术后需注意伤口护理,避免感染等并发症。对于有哺乳需求的女性,需考虑手术对乳腺功能的影响,尽量减少对正常乳腺组织的过度破坏,以保障术后哺乳功能尽可能不受影响。
2.皮下乳腺切除术:适用于病变范围广、多次复发或老年患者。手术切除整个乳房的皮下组织,该手术能较为彻底地清除病灶,但会对患者的外观和心理产生较大影响。对于老年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手术风险需要综合评估,术后康复需要关注营养支持等方面,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身体状态。女性患者可能会因乳房切除出现自卑等心理问题,需要心理支持和疏导。
3.单纯乳头溢液导管切除术:针对以乳头溢液为主要表现且病变局限于主导管及其分支的患者。通过切除相关溢液导管,可缓解乳头溢液症状。在手术前需要准确判断病变导管的位置和范围,对于年轻女性,要充分考虑手术对日后乳腺功能及外观的影响,尽量选择对乳腺组织破坏最小的操作方式,以平衡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药物治疗
1.抗生素:当合并感染时可使用抗生素,如头孢类抗生素等。抗生素的使用是针对合并感染的情况,通过抑制或杀灭细菌来控制炎症。但在使用抗生素时需要注意患者是否有药物过敏史,尤其是对于有青霉素类抗生素过敏史的患者,需谨慎选择。对于儿童患者,使用抗生素要严格按照体重等计算剂量,避免滥用导致耐药性等问题。
2.激素调节药物:如他莫昔芬等,可用于调节激素水平。激素调节药物通过影响体内激素平衡来改善乳腺导管扩张的状况。但这类药物可能会有一些副作用,如潮热、阴道不规则出血等,在使用前需要评估患者的激素水平及身体状况,对于有子宫内膜癌等病史的患者要慎用,女性患者在用药期间需要密切关注自身身体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三、非手术非药物治疗
1.乳头乳晕区护理:保持乳头乳晕区清洁,避免挤压。定期用温水清洗乳头乳晕区,减少污垢等对局部的刺激。对于哺乳期女性,要注意正确的哺乳姿势和乳头清洁,避免因乳汁淤积等诱发乳腺导管扩张相关问题。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注意避免孩子搔抓乳头乳晕区,防止造成局部损伤引发感染等情况。
2.定期随访观察:对于病变较轻、无症状或症状轻微且无恶性倾向的患者,可定期进行乳腺超声等检查随访。通过定期随访观察病变的变化情况,如病变有无进展、有无新的异常表现等。对于老年患者,身体各项机能逐渐衰退,定期随访有助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年轻患者也需要按照医生建议定期随访,关注自身乳腺健康状况,一旦出现症状变化能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