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折保守治疗的方法
股骨颈骨折保守治疗包括牵引治疗(分皮牵引适用于特定情况及骨牵引用于移位明显者)、制动与固定(含卧床休息体位要求及支具固定)、药物辅助治疗(有促进骨折愈合及对症治疗药物)。牵引治疗中皮牵引依情况定重量和时间,骨牵引依移位调重量并监测;制动与固定需严格卧床保持体位、用支具固定;药物需遵医嘱,注意相关禁忌及不良反应。
1.皮牵引:适用于无明显移位的儿童、老年人的稳定性股骨颈骨折等情况。通过在患肢进行皮肤牵引,利用牵引重量对抗肌肉收缩,使骨折端逐渐复位并保持骨折断端的稳定。皮牵引的重量一般根据患者的体重等因素来确定,通常为体重的1/10-1/7左右,牵引时间一般为2-3周,之后根据骨折复位情况再进行后续处理。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骨骼的生长发育特点,皮牵引需要密切观察牵引效果和骨折愈合情况,因为儿童骨折愈合相对较快,但也需要避免过度牵引导致骨骺损伤等问题。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皮肤耐受性相对较差,在进行皮牵引时要注意定期检查皮肤情况,防止出现皮肤破损等并发症。
2.骨牵引:对于一些移位明显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可能会采用骨牵引。常用的有胫骨结节牵引或股骨髁上牵引。骨牵引的力量相对较大,能够更好地纠正骨折的移位。牵引重量一般根据骨折的移位程度等因素来调整,初始牵引重量可能较大,之后根据X线检查等情况进行调整。在牵引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X线复查,观察骨折端的对位情况。对于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骨牵引过程中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因为牵引可能会对患者的血液循环等产生一定影响,需要防止出现心脑血管意外等情况。
制动与固定
1.卧床休息与体位要求:患者需要严格卧床休息,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避免患肢内收、外旋等动作,防止骨折移位。卧床期间要注意保持床铺的平整、清洁,预防压疮等并发症。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要定期翻身,一般每2小时翻身一次,翻身时要注意保持患肢的稳定,避免骨折端再次移位。同时,要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2.支具固定:在骨折复位初步稳定后,可以使用髋关节支具等进行固定。支具固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患肢的活动,进一步保持骨折端的稳定。选择合适的支具非常重要,要根据患者的骨折情况、肢体形态等进行定制。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骨骼还在发育,支具的选择和固定时间需要更加谨慎,要确保支具既能够起到固定作用,又不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支具固定期间要定期复查,观察骨折的愈合情况和支具的固定效果,及时调整支具的松紧度等。
药物辅助治疗
1.促进骨折愈合药物:可以使用一些促进骨折愈合的药物,如骨肽等。这些药物可以通过调节骨代谢等途径,促进骨折的愈合。但药物的使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使用以及使用的疗程等。对于有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促进骨折愈合药物时需要更加谨慎,因为药物需要通过肝肾进行代谢,避免加重肝肾功能损害。
2.对症治疗药物:如果患者有疼痛等症状,可以使用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来缓解疼痛,但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等。例如,对于老年人,由于其胃肠道功能相对较弱,使用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时要警惕胃肠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可同时使用胃黏膜保护剂等药物进行预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