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虫性阴道炎由阴道毛滴虫引起,其适宜在特定温湿环境生长,传播途径包括性传播和间接传播,临床表现有分泌物异常、外阴瘙痒等,诊断可用生理盐水湿片法等,治疗需全身用药、性伴侣同治及随访复查,妊娠期、哺乳期、老年女性有特殊注意事项。
一、定义
滴虫性阴道炎是由阴道毛滴虫引起的常见阴道炎症,也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阴道毛滴虫适宜在温度25~40℃、pH5.2~6.6的潮湿环境中生长,月经前后阴道pH改变,隐藏在腺体及阴道皱襞中的滴虫易于繁殖,引发炎症发作。
二、病原体特点
阴道毛滴虫呈梨形,后端尖,有4根前鞭毛,体部有波动膜,活动力强。它主要寄生于阴道,也可侵入尿道或尿道旁腺、膀胱、肾盂以及男性的包皮褶、尿道或前列腺中。
三、传播途径
1.性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在性交过程中,滴虫可直接在男女之间传播。
2.间接传播:通过公共浴池、浴盆、浴巾、游泳池、坐式马桶、衣物、污染的器械及敷料等间接传播。
四、临床表现
1.阴道分泌物异常:典型症状是阴道分泌物增多及外阴瘙痒,分泌物呈稀薄脓性、黄绿色、泡沫状、有臭味。若合并其他感染,分泌物可呈脓性;若毛滴虫能消耗阴道上皮细胞内糖原,改变阴道酸碱度,妨碍乳酸杆菌生长,可致厌氧菌混合感染。
2.外阴瘙痒:瘙痒部位主要为阴道口及外阴,间或有灼热、疼痛、性交痛等。若合并尿道感染,可有尿频、尿痛,有时可见血尿。
3.阴道黏膜改变:检查见阴道黏膜充血,严重者有散在出血点,甚至宫颈有出血斑点,形成“草莓样”宫颈,后穹隆有多量白带,呈灰黄色、黄白色稀薄液体或黄绿色脓性分泌物,常呈泡沫状。带虫者阴道黏膜无异常改变。
五、诊断方法
1.生理盐水湿片法:是最简便的方法,取阴道分泌物置于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中,混匀后在显微镜下寻找滴虫。若在显微镜下见到呈波状运动的滴虫,即可确诊。
2.培养法:对于可疑患者,若多次生理盐水湿片法未能发现滴虫,可采用培养法,其准确性较高。
3.核酸检测: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等核酸检测技术检测阴道毛滴虫的DNA,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但一般不作为常规检测方法。
六、治疗原则
1.全身用药:甲硝唑是常用药物,可口服。由于滴虫性阴道炎患者常同时合并尿道、尿道旁腺、前庭大腺滴虫感染,单纯局部用药不易彻底治愈,故需全身用药。
2.性伴侣治疗:滴虫性阴道炎主要由性行为传播,性伴侣应同时进行治疗,治疗期间应避免无保护性交。
3.随访复查:治疗后需随访,因为甲硝唑用药24小时内不能饮酒,否则可能出现双硫仑样反应。此外,复发病例可再次用甲硝唑治疗,若治疗仍失败,可增加甲硝唑疗程及剂量。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妊娠期女性:妊娠期滴虫性阴道炎可导致胎膜早破、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需积极治疗。但妊娠期用药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如甲硝唑,可在妊娠中晚期在医生评估利弊后使用。
2.哺乳期女性:甲硝唑可通过乳汁分泌,哺乳期女性用药时需权衡对婴儿的影响,可能需要暂停哺乳或选择其他合适的治疗方法。
3.老年女性:老年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黏膜变薄,局部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发生滴虫性阴道炎。治疗时除了使用抗滴虫药物外,还可适当补充雌激素,以增加阴道抵抗力,但需在医生评估后使用,注意监测相关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