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表现
股骨颈骨折有症状表现、体征表现及不同人群表现特点。症状表现为髋部疼痛剧烈、患肢短缩外旋畸形(典型外旋约45°-60°)、功能障碍;体征表现有局部压痛(腹股沟中点下方或大转子区域)、纵向叩击痛(叩击足跟髋部疼);老年人常合并基础病,疼痛可能不剧烈、畸形隐匿,愈合差易有并发症;年轻人多因高能量损伤致骨折严重、疼痛剧烈、畸形典型,愈合能力较强但需关注并发症。
疼痛:受伤后髋部出现疼痛,多数患者能明确指出疼痛部位在腹股沟区或髋部附近,一般较为剧烈,活动患肢时疼痛加剧,患者常因疼痛而不敢站立或行走。例如,在一些临床研究中发现,约90%以上的股骨颈骨折患者首发症状为髋部疼痛,且这种疼痛会随着患肢的移动而明显加重。
患肢短缩、外旋畸形:骨折后,由于肌肉牵拉等原因,患肢可出现短缩及外旋畸形。一般来说,典型的外旋畸形角度约45°-60°。这是因为股骨颈骨折后,远端受肌群牵引而向上移位,导致患肢缩短,同时由于外旋肌群的牵拉作用,使患肢呈现外旋状态。对于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该畸形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比如老年女性患者可能因骨质疏松等因素,骨折后畸形可能相对更为明显,而年轻男性患者如果是高能量损伤导致的股骨颈骨折,畸形表现也有其特点,但基本的短缩和外旋是主要特征。
功能障碍:患者受伤后通常无法正常行走,髋关节活动受限,表现为不能站立、行走困难等。例如,患者受伤后往往需要他人搀扶或借助轮椅等辅助工具才能移动,这是由于骨折导致髋关节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受到破坏,从而影响了肢体的正常活动功能。
体征表现
局部压痛:在腹股沟中点下方或大转子区域有明显压痛,这是股骨颈骨折常见的体征之一。医生进行体格检查时,按压这些部位可引发患者明显的疼痛反应,通过压痛的部位和程度可以辅助判断骨折的大致位置等情况。对于有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比如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其局部组织可能更为厚实,但压痛体征依然存在,只是可能需要更仔细的检查才能发现;而对于长期卧床、活动较少的老年人,压痛可能相对更容易被感知。
纵向叩击痛:叩击足跟时,髋部会出现疼痛,这是因为纵向叩击力通过下肢传导至髋关节,骨折部位受到刺激而产生疼痛。这种体征对于股骨颈骨折的诊断有一定的特异性,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不同年龄的人群,纵向叩击痛的表现可能略有不同,例如儿童患者由于骨骼的特点,纵向叩击痛的表现可能相对不典型,但对于成人患者来说,该体征较为明显。
不同人群的表现特点
老年人:老年人发生股骨颈骨折时,往往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等。由于老年人骨质强度下降,骨折多为嵌插型或不完全骨折,所以疼痛可能相对不如年轻患者剧烈,但畸形可能较为隐匿,容易被忽视。例如,有些老年患者可能仅表现为行走时轻度跛行,而未意识到是股骨颈骨折,这就需要医生详细询问病史并进行仔细的体格检查来明确诊断。同时,老年人愈合能力相对较差,骨折后发生不愈合、股骨头缺血坏死等并发症的风险较高。
年轻人:年轻人股骨颈骨折多因高能量损伤引起,如车祸、高处坠落等。骨折通常较为严重,多为完全骨折,疼痛往往较为剧烈,畸形也较为典型。而且年轻人愈合能力相对较强,但由于损伤程度较重,术后康复过程中也需要密切关注并发症的发生,如股骨头缺血坏死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