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性肺炎是什么
大叶性肺炎是由肺炎链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的肺炎类型,病变起始于肺泡并扩展至大叶,病因包括病原菌及受寒等诱因,病理分充血水肿、红色肝变、灰色肝变、溶解消散期,临床表现有寒战高热、咳嗽咳痰等,诊断靠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治疗以抗感染及对症支持为主,预防需增强体质、治基础病、高危人群接种流感疫苗。
一、病因
主要病原菌为肺炎链球菌,此外,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也可引发。受寒、疲劳、醉酒、感冒等因素可削弱呼吸道防御功能,导致细菌入侵肺泡而发病。不同年龄人群易患因素有差异,儿童可能因免疫力相对较低且可能有上呼吸道感染未及时控制等情况发病;老年人则可能因基础疾病较多,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呼吸道局部防御和免疫功能减退而发病。
二、病理改变
1.充血水肿期:发病1-2天,病变肺叶充血水肿,肺泡内有大量浆液性渗出物,含少量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
2.红色肝变期:发病第3-4天,肺泡内有大量红细胞、纤维素及少量中性粒细胞,病变肺叶质实如肝,呈红色。
3.灰色肝变期:发病第5-6天,肺泡内纤维素性渗出物增多,红细胞大多溶解消失,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病变肺叶质实如肝,呈灰色。
4.溶解消散期:发病1周后,渗出物被溶解吸收,肺组织逐渐恢复正常。
三、临床表现
1.症状
寒战高热:多起病急骤,体温可高达39-40℃,呈稽留热型,伴有头痛、全身肌肉酸痛等。
咳嗽咳痰:初期为刺激性干咳,继而咳铁锈色痰,这是红色肝变期的特征性表现,到溶解消散期痰量增多,呈黏液脓性。
胸痛:病变累及胸膜时可出现患侧胸痛,咳嗽或深呼吸时加剧,疼痛可放射至肩部或腹部。
呼吸困难:因肺实变致通气不足、气体交换障碍而出现呼吸困难。
2.体征
早期可无明显异常体征,或仅有胸廓呼吸运动幅度减小,叩诊轻度浊音,听诊呼吸音减低和胸膜摩擦音。
实变期可有典型体征,如叩诊浊音、触觉语颤增强、支气管呼吸音等。
消散期时病变部位叩诊逐渐变为清音,支气管呼吸音逐渐减弱,代之以湿性啰音。
四、诊断
1.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早期可无明显异常,或仅见肺纹理增粗;随着病情进展,可见大片炎症浸润阴影或实变影,在实变阴影中常可见透亮支气管影,即“空气支气管征”,肋膈角可有少量胸腔积液。
胸部CT:对于病变显示较X线更为清晰,尤其是在早期病变、不典型部位病变以及鉴别诊断时更有价值。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多,可有核左移或胞质内出现中毒颗粒。
痰涂片及培养:痰涂片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和革兰阳性成对或短链状球菌,痰培养可确定病原菌。
五、治疗
主要是抗感染治疗,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抗生素,如肺炎链球菌肺炎首选青霉素G。同时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如发热时给予退热治疗,呼吸困难时给予吸氧等。对于特殊人群,儿童患者需密切关注其呼吸、体温等变化,由于儿童免疫力较低,病情变化可能较快,要加强护理;老年患者常伴有基础疾病,在抗感染治疗时需考虑基础疾病对药物代谢等的影响,用药需谨慎,同时要加强营养支持等。
六、预防
1.增强体质,避免受寒、疲劳等诱发因素。
2.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等基础疾病。
3.对于高危人群,如老年人、儿童、有基础疾病者等,可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减少因流感导致大叶性肺炎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