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手足口病注意事项有哪些
手足口病护理需多方面注意:确诊后孩子应居家隔离2周并保证充足休息;做好皮肤护理,保持清洁,避免搔抓疱疹,破裂需消毒;注重口腔护理,鼓励饮水,疼痛明显可漱口或用药;饮食选清淡易消化、温凉食物,多吃蔬果;密切观察体温、皮疹变化,有异常及时就医;低龄儿童和有基础疾病孩子更需密切关注,家长护理时也要做好个人防护。
一、隔离休息
1.手足口病具有传染性,孩子确诊后应居家隔离2周,避免前往幼儿园、学校等公共场所,防止病毒传播给其他孩子。因为在发病后的12周内,病毒排出量较大,传染性强。比如幼儿园若有一个孩子患病,若不及时隔离,很可能导致班级内其他孩子被感染。
2.保证孩子充足的休息,有利于身体恢复。患病期间孩子身体较为虚弱,充足的休息能让身体各器官得到恢复,增强免疫力。例如,每天应保证孩子有1012小时的睡眠时间,年龄小的孩子可能需要更多。
二、皮肤护理
1.注意保持孩子皮肤清洁,尤其是皮疹部位。可用温水轻轻擦拭孩子的身体,避免使用刺激性的肥皂或沐浴露。因为刺激性产品可能会加重皮疹处的不适,甚至引起皮肤破损,增加感染风险。
2.对于疱疹,不要让孩子搔抓。若疱疹破裂,可使用碘伏等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继发细菌感染。比如孩子手部疱疹破裂后,不及时消毒,容易导致细菌滋生,引起局部红肿、化脓等。
三、口腔护理
1.鼓励孩子多饮水,这样能保持口腔清洁,还可缓解口腔疼痛。年龄小的孩子可少量多次喂水,年龄大些的孩子可以主动饮水,每天饮水量可根据孩子情况适量调整。
2.对于口腔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影响进食的孩子,可在饭前用生理盐水或儿童专用口腔护理液漱口。若疼痛剧烈,可按医生指导使用促进口腔黏膜修复的药物。例如,康复新液等,能促进溃疡面愈合,减轻疼痛。
四、饮食注意
1.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馒头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这些刺激性食物可能会刺激口腔疱疹或溃疡,加重疼痛,影响孩子进食。
2.食物温度不宜过高,以温凉为宜。过热的食物会加重口腔疼痛,比如热汤、热粥等,可能导致孩子拒绝进食。年龄小的孩子,家长喂食时要先试好温度。
3.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有利于身体恢复。例如苹果、橙子、菠菜等,可做成泥状或切成小块给孩子食用,满足孩子营养需求,增强抵抗力。
五、病情观察
1.密切观察孩子体温变化。若体温超过38.5℃,或伴有精神萎靡、头痛、呕吐、呼吸增快、肢体抖动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因为这些症状可能提示病情加重,如引发脑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
2.观察皮疹变化,若皮疹增多、破溃、感染等情况,也需及时咨询医生。例如皮疹部位出现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要及时处理。
六、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低龄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病情变化可能更快,家长需更加密切观察。例如3岁以下孩子,出现高热、精神差等情况,更易进展为重症,要及时就医。
2.对于有基础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缺陷病等)的孩子,患手足口病后出现并发症的风险更高。家长要告知医生孩子的病史,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护理和治疗,切不可自行停药或调整治疗方案。
3.家长在护理孩子过程中,也要做好个人防护,如勤洗手,避免被孩子传染,同时防止将病毒传播给其他人。因为手足口病不仅孩子之间会传播,成人也可能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