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预防手足口病需从多方面入手,适龄儿童可接种EV71灭活疫苗;要注意个人卫生,包括手卫生和口腔卫生;做好环境卫生管理,如保持居住环境通风清洁、少带儿童去人群密集场所;注意饮食安全,保证食物新鲜干净、餐具定期消毒;关注免疫力低下及有接触史的儿童,做好相应预防和及时就医。
一、接种疫苗
1.适龄接种:6月龄-5岁儿童是手足口病的高发人群,接种肠道病毒71型(EV71)灭活疫苗可有效预防EV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建议6月龄开始接种,越早接种越好,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程序,以便尽早发挥保护作用。对于5岁以上儿童,因多数已通过自然感染获得一定免疫力,疫苗保护效力会有所下降,但如果有暴露风险等情况也可考虑接种。
2.接种意义:大量临床研究表明,EV71灭活疫苗能显著降低儿童患EV71相关手足口病的发病风险,尤其是可以降低重症和死亡的发生风险,为儿童提供特异性的保护。
二、注意个人卫生
1.手卫生:
儿童:家长要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接触电梯按钮等)要用肥皂或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洗手时间不少于20秒。年龄较小的儿童可以由家长协助洗手。研究显示,规范的手卫生可有效减少肠道病毒的传播,降低手足口病的感染几率。
成人:成人在接触儿童前、处理食物前也应注意洗手,因为成人可能在外界环境中接触到病毒,再通过接触儿童将病毒传播给儿童。
2.口腔卫生:儿童要保持口腔清洁,饭后漱口,婴幼儿可以在喂奶后喂少量温水清洁口腔。定期清洁儿童的玩具、餐具等,避免病毒残留导致儿童接触后感染。
三、环境卫生管理
1.居住环境: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左右。定期对家居环境进行清洁,尤其是儿童经常接触的家具表面、玩具等,可以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但要注意使用后用清水擦拭干净,避免儿童接触到消毒剂。
2.公共场所:尽量少带儿童去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如超市、商场、游乐场等。如果必须前往,要注意让儿童与其他儿童保持一定距离,避免密切接触。在公共场所接触公共设施后,要提醒儿童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口、鼻、眼等部位。
四、饮食安全
1.食物处理:给儿童准备的食物要新鲜、干净,水果要洗净去皮后再给儿童食用,避免食用生冷食物。肉类要彻底煮熟煮透,保证食品安全,防止因食用不洁食物导致肠道感染引发手足口病相关症状。
2.餐具消毒:儿童的餐具要定期进行消毒,可以采用煮沸消毒15分钟或使用消毒柜消毒等方式,确保餐具清洁卫生,减少病毒残留。
五、关注特殊人群
1.免疫力低下儿童:本身免疫力低下的儿童,如患有先天性免疫缺陷疾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的儿童,更容易感染手足口病,且感染后病情可能更严重。这类儿童的家长要更加严格地做好上述各项预防措施,如更频繁地进行手卫生、确保居住环境和饮食的高度清洁等,一旦发现儿童出现发热、手足皮疹等疑似手足口病症状,要尽早带儿童就医,并告知医生儿童的特殊健康状况。
2.有手足口病接触史儿童:如果儿童有手足口病患者的接触史,要密切观察儿童的健康状况,连续观察1周左右。在此期间,要更加注意儿童的手卫生、居住环境消毒等,一旦儿童出现发热、皮疹等表现,要及时就医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处理手足口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