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怎么治疗好
肺栓塞的治疗包括一般处理如严密监测、呼吸支持;抗凝治疗需根据情况选择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等药物;溶栓治疗有适应证和禁忌证,需评估高危患者出血风险与获益平衡;肺动脉血栓摘除术适用于内科治疗无效的高危患者,需权衡风险获益;肺动脉导管碎解和抽吸血栓用于不适宜溶栓抗凝或内科治疗无效的高危患者;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用于抗凝禁忌或失败的患者预防复发,治疗中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确保有效性和安全性。
一、一般处理
监测:对疑诊或确诊肺栓塞的患者进行严密监测,包括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的监测,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需更密切关注各项指标的细微变化,因为其机体代偿能力相对较弱。生活方式方面,建议患者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避免用力,以防栓子脱落导致栓塞再发。
呼吸支持:当患者存在低氧血症时,可给予吸氧治疗。不同年龄的患者对氧疗的需求有所不同,儿童需根据其年龄和病情调整吸氧浓度和方式,以维持合适的血氧饱和度。
二、抗凝治疗
药物选择: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等均可用于肺栓塞的抗凝治疗。普通肝素起效快,但需要监测凝血功能;低分子肝素使用相对方便,无需常规监测凝血功能,但需注意不同体重患者的剂量调整;华法林需要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来调整剂量;新型口服抗凝药服用方便,但也有其特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老年人可能存在肝肾功能减退,在选择抗凝药物时需更加谨慎,要综合考虑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以及患者的个体情况。
三、溶栓治疗
适应证:对于高危肺栓塞患者,即存在休克或低血压的患者,可考虑溶栓治疗。但溶栓治疗有严格的时间窗要求,一般在发病14天内,不过时间越短,溶栓获益越大。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溶栓的风险相对增加,需要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与溶栓获益的平衡。
禁忌证:有活动性出血、近期颅内出血、近期大型手术等情况的患者禁忌溶栓。在考虑溶栓治疗时,要全面评估患者的病史,如是否有消化道溃疡病史等可能增加出血风险的情况。
四、肺动脉血栓摘除术
适应证:适用于经积极的内科治疗无效的高危肺栓塞患者,如溶栓禁忌或溶栓失败的患者。但该手术风险较高,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对于不同年龄和身体状况的患者,手术风险评估不同,老年患者可能因机体功能衰退,手术耐受性更差。
风险与获益:手术风险包括出血、心脏并发症等,需要在充分评估患者整体情况后决定是否进行该手术,权衡手术带来的获益和可能出现的风险。
五、肺动脉导管碎解和抽吸血栓
适用情况:主要用于不适于溶栓和抗凝治疗的高危肺栓塞患者,或经溶栓或积极的内科治疗无效的患者。该方法可以直接去除部分血栓,改善肺循环。在操作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操作方式,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血管结构与成人不同,操作需要更加精细和谨慎。
六、下腔静脉滤器置入
适应证:对于有抗凝禁忌或抗凝治疗失败的患者,可考虑置入下腔静脉滤器,预防肺栓塞复发。对于年龄较大、有多次栓子脱落风险的患者,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可能是一种重要的预防措施,但需要综合考虑滤器置入的长期风险,如滤器相关血栓形成等。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