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管狭窄症需要与什么病相鉴别
需鉴别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颈椎结核、颈椎肿瘤与颈椎管狭窄症,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是神经根受压有相应局部表现及影像学证据且症状与神经根分布区一致;脊髓型颈椎病是脊髓受多种因素受压有四肢等功能障碍且影像学脊髓受压原因多样;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有后纵韧带骨化影及神经受压症状;颈椎结核有结核中毒症状及椎体破坏等影像学表现;颈椎肿瘤有肿瘤相关表现及骨质破坏等影像学表现,而颈椎管狭窄症有自身椎管狭窄客观指标及相应影响,可通过各病症发病机制、表现及鉴别要点区分。
一、神经根型颈椎病
1.发病机制及表现: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退变等因素导致神经根受压,主要表现为颈肩痛并向上肢放射,皮肤可有麻木、过敏等感觉异常,同时可有上肢肌力下降、手指动作不灵活等。影像学检查可见颈椎间盘突出、钩椎关节增生等压迫神经根的表现,但颈椎管狭窄症主要是椎管本身狭窄导致脊髓或神经根受压,神经根型颈椎病重点是神经根受压的局部表现及影像学神经根受压证据。
2.鉴别要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疼痛、麻木等症状与神经根分布区域一致,而颈椎管狭窄症除了神经受压表现外,还有椎管矢状径等客观测量指标的异常,且两者的影像学表现侧重点有所不同,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看神经根受压情况,颈椎管狭窄症侧重椎管狭窄程度对脊髓等结构的影响。
二、脊髓型颈椎病
1.发病机制及表现:脊髓型颈椎病是颈椎退变导致脊髓受压,表现为四肢乏力、行走不稳、持物不稳等,病情逐渐进展可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等。其影像学可见脊髓受压、脊髓信号改变等。而颈椎管狭窄症是椎管本身狭窄,脊髓型颈椎病是脊髓受周围结构压迫,虽然都有脊髓受压表现,但颈椎管狭窄症的椎管狭窄是基础病因,脊髓型颈椎病是多种因素导致脊髓受压。
2.鉴别要点:脊髓型颈椎病的症状更侧重于脊髓受压导致的四肢运动、感觉及二便等功能障碍,且影像学上脊髓受压的原因多样,而颈椎管狭窄症主要依据椎管狭窄的客观指标来判断,脊髓型颈椎病除了脊髓受压还可能有椎间盘突出、椎体后缘骨赘等多种因素。
三、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1.发病机制及表现: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是后纵韧带发生骨化,导致椎管有效容积减小,压迫脊髓或神经根,出现与颈椎管狭窄症类似的神经受压症状,如下肢麻木、无力,上肢精细动作障碍等。
2.鉴别要点: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通过影像学检查可发现后纵韧带骨化影,这是其特征性表现,而颈椎管狭窄症主要是椎管本身的骨性结构或软组织结构导致的狭窄,无后纵韧带骨化的表现。
四、颈椎结核
1.发病机制及表现:颈椎结核是结核杆菌感染颈椎,可导致椎体破坏、椎间隙狭窄、冷脓肿形成等,压迫脊髓或神经根,出现相应神经症状,同时有结核中毒症状,如低热、盗汗、乏力等。
2.鉴别要点:颈椎结核有结核中毒症状,影像学上可见椎体破坏、椎间隙改变及冷脓肿等表现,而颈椎管狭窄症无结核相关表现,通过病史、结核相关检查等可鉴别。
五、颈椎肿瘤
1.发病机制及表现:颈椎肿瘤包括原发性和转移性肿瘤,肿瘤生长可压迫脊髓或神经根,出现神经受压症状,同时有肿瘤相关表现,如局部疼痛进行性加重、消瘦等全身症状(转移性肿瘤)或局部肿块等(原发性肿瘤)。
2.鉴别要点:颈椎肿瘤通过影像学检查可见骨质破坏、肿瘤占位等表现,结合肿瘤标志物等检查可鉴别,而颈椎管狭窄症无肿瘤相关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