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的治疗包括抗感染治疗,经验性抗感染根据患者情况选药,针对病原体则选敏感药;对症支持治疗有氧疗、气道管理、营养支持;要防治脓胸、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儿童、老年、孕妇等特殊人群治疗需各有注意事项,如儿童注意药物选择剂量和病情监测,老年考虑药物相互作用等,孕妇选药要兼顾胎儿。
一、抗感染治疗
(一)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根据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选择抗感染药物。对于门诊轻症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肺炎患者,可选用青霉素类(如青霉素G)、第一代头孢菌素等;对于住院患者,若为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可选用呼吸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第二代或第三代头孢菌素联合大环内酯类等。例如,有研究表明,呼吸喹诺酮类药物对常见的肺炎链球菌等病原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而对于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或医院获得性肺炎,可能需要使用更广谱的抗菌药物,如碳青霉烯类(如亚胺培南)等,需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及时调整。
(二)针对病原体的抗感染治疗
通过痰培养、血培养等病原学检查明确病原菌后,选择敏感的抗感染药物。若为肺炎链球菌感染,青霉素敏感株可选用青霉素G等,青霉素中介株可选用头孢曲松等,耐青霉素株可选用万古霉素等;若为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可选用氨苄西林/舒巴坦等。
二、对症支持治疗
(一)氧疗
对于有低氧血症的患者,给予氧疗,包括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等,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以上。不同年龄患者对氧疗的需求和耐受有所不同,儿童患者需密切监测血氧情况,根据其年龄和病情调整氧流量等。
(二)气道管理
保持气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对于咳嗽无力的患者,可进行翻身拍背等促进痰液排出;对于痰液黏稠不易咳出的患者,可使用祛痰药物(如氨溴索)等,但需注意儿童使用祛痰药物的安全性和剂量调整。
(三)营养支持
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热量、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以维持机体正常代谢,促进疾病康复。对于不能经口进食或进食不足的患者,可给予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支持。不同年龄患者的营养需求不同,儿童患者还需考虑其生长发育对营养的特殊要求。
三、并发症防治
(一)脓胸
若出现脓胸,需及时进行胸腔穿刺引流或胸腔闭式引流,同时选用敏感的抗感染药物。对于儿童患者,胸腔引流需更加谨慎,密切观察引流情况和患儿的耐受情况。
(二)感染性休克
对于出现感染性休克的患者,需进行积极的抗休克治疗,包括补充血容量、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等。同时,要加强抗感染治疗,尽快控制感染源。不同年龄患者感染性休克的表现和治疗反应可能有所差异,需个体化处理。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患者
儿童细菌性肺炎在治疗时需特别注意药物的选择和剂量调整,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有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例如,氨基糖苷类药物可能导致儿童听力损害,应尽量避免使用。同时,儿童的病情变化较快,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二)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抗感染治疗时需考虑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同时服用多种药物,使用某些抗感染药物时需注意其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此外,老年患者的机体抵抗力较弱,病情恢复相对较慢,需加强营养支持和护理。
(三)孕妇患者
孕妇患细菌性肺炎时,选择抗感染药物需特别谨慎,要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应选用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抗感染药物,如青霉素类等,同时密切监测胎儿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