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性肺炎和小叶性肺炎的区别有什么
大叶性肺炎主要由肺炎链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青壮年好发,病理分四期,起病急,有高热、咳铁锈色痰等表现,影像学有相应特征,用敏感抗生素治疗疗程短;小叶性肺炎病原体多样,婴幼儿、老年人等易患,以细支气管为中心化脓性炎症,症状不典型,影像学有斑片状阴影,治疗根据病原体选药,相对复杂且周期长
一、病原体方面
大叶性肺炎:主要由肺炎链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肺炎链球菌是常见的致病菌,该菌可在人体上呼吸道寄居,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细菌侵入肺泡引起炎症,多见于青壮年,在寒冷季节或气候骤变时易发病,生活方式上若过度劳累等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小叶性肺炎:病原体多样,包括细菌、病毒、支原体等,常继发于其他疾病,如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婴幼儿、老年人、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人群易患,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基础疾病患者抵抗力差,均易受病原体侵袭引发小叶性肺炎。
二、病理改变方面
大叶性肺炎:病理发展通常分为充血水肿期、红色肝变期、灰色肝变期和溶解消散期四个阶段,病变起始于肺泡,迅速累及一个肺段或整个大叶,以肺泡内弥漫性纤维素渗出为主,X线检查早期可无明显异常或仅见肺纹理增粗,实变期可见大片炎症浸润阴影或实变影。
小叶性肺炎:是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肺组织化脓性炎症,病变呈多发性、散在分布于两肺各叶,常以下叶和背侧较为明显,X线表现为两肺下野中内带沿支气管分布的大小不等的点状或小斑片状模糊阴影,可融合成大片状。
三、临床表现方面
大叶性肺炎:起病多较急骤,常有高热、寒战,体温可迅速达到39-40℃,呈稽留热型,伴有咳嗽、咳痰,初期为干咳,随后可咳出黏液血性痰或铁锈色痰,胸痛较为明显,疼痛随呼吸和咳嗽加重,患者可呈现急性病容,肺部体征早期可无明显异常,实变期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等。青壮年患者若平时身体状况较好,患病后经积极治疗恢复相对较快,但老年人或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可能病情进展快,出现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小叶性肺炎:起病较缓慢或隐匿,症状多不典型,发热程度不一,可为低热或高热,咳嗽、咳痰较常见,痰液多为黏液脓性,呼吸急促较明显,婴幼儿患者可能表现为呼吸频率增快、鼻翼扇动、三凹征等,肺部可闻及散在的湿啰音,部位不固定,可随咳嗽而改变,病情迁延不愈可能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老年人患小叶性肺炎时病情易反复,恢复较慢,且容易出现呼吸衰竭等并发症。
四、影像学表现方面
大叶性肺炎:胸部X线或CT检查在充血水肿期可见肺纹理增粗,或受累肺段、肺叶稍模糊;红色肝变期和灰色肝变期表现为大片炎症浸润阴影或实变影,在实变阴影中常可见透亮支气管影,即“空气支气管征”;溶解消散期时,实变阴影密度逐渐减低,变为散在的斑片状阴影。
小叶性肺炎:胸部X线或CT表现为两肺下野、中内带可见沿支气管分布的斑片状模糊阴影,阴影密度不均,可融合成片,病灶可相互融合成较大的片状影,边缘模糊。
五、治疗方面
大叶性肺炎: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抗生素,如肺炎链球菌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等抗生素,一般经过有效的抗生素治疗,疗程相对较短,多数患者可治愈。
小叶性肺炎:同样需要根据病原体选择合适的抗感染药物,由于其病原体多样且常为混合感染,治疗相对复杂,对于婴幼儿等特殊人群,在选择药物时需更加谨慎,避免使用可能对其产生不良影响的药物,治疗周期相对较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