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宝宝患百日咳,应及时就医诊断,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血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确诊。确诊后需隔离治疗,隔离期自发病起40天或痉咳出现后30天。药物治疗主要用阿奇霉素等抗生素,卡他期使用效果最佳。日常护理方面,要保持室内适宜环境,提供营养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咳嗽发作时轻拍背部,密切观察病情。对于低龄及有基础疾病宝宝,病情可能更严重复杂,需格外关注;家庭成员密切接触者要注意防护,有症状及时就医排查。
一、百日咳概述
百日咳是一种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其临床特征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嗽末伴有鸡鸣样吸气吼声,病程可长达2-3个月,故而得名。
二、宝宝患百日咳的应对方法
1.及时就医诊断:若宝宝出现类似百日咳症状,如阵发性痉挛性咳嗽等,应立即前往医院儿科就诊。医生一般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来确诊,常见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细菌培养、血清学检测及核酸检测等。及时诊断有利于尽早开始规范治疗,控制病情发展。
2.隔离治疗:百日咳具有较强传染性,宝宝确诊后需进行隔离,隔离期自发病起40天或痉咳出现后30天,防止疾病传播给其他儿童。治疗主要在医院进行,对于症状较轻的宝宝,也可在医生指导下居家隔离治疗,但要严格遵循医嘱。
3.药物治疗:抗生素是治疗百日咳的主要药物,可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及降低传染性。常用药物有阿奇霉素、红霉素等。一般在卡他期(咳嗽开始1-2周内)使用抗生素效果最佳,痉咳期使用虽不能缩短痉咳持续时间,但能降低传染性。医生会根据宝宝年龄、体重及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药物及治疗方案。
4.日常护理
环境与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度适宜(一般1822℃)、湿度适中(一般50%60%),为宝宝提供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保证充足睡眠。剧烈咳嗽会使宝宝疲劳,良好休息有助于恢复体力。
饮食护理: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因痉咳易导致宝宝呕吐,避免一次进食过多。对于小婴儿,喂奶时要特别注意,防止呛咳和窒息。若宝宝呕吐,应及时清理口腔及鼻腔分泌物,待呕吐停止后适当补充食物和水分。
咳嗽护理:宝宝咳嗽发作时,可将其抱起,轻拍背部,助其排出呼吸道分泌物,缓解咳嗽症状。避免宝宝接触刺激性气味、灰尘等,以防诱发咳嗽。
密切观察病情:家长要密切关注宝宝病情变化,如咳嗽频率、程度,有无呼吸急促、发绀、精神萎靡、呕吐等症状。若出现呼吸暂停、抽搐等严重情况,应立即送医。
三、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低龄宝宝:年龄越小,百日咳病情可能越严重,发生并发症风险越高,如肺炎、脑病等。家长务必密切观察,严格遵医嘱护理和用药。因低龄宝宝咳嗽反射较弱,排痰困难,必要时需在医院借助吸痰等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
2.有基础疾病宝宝: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缺陷病等基础疾病的宝宝,感染百日咳后病情往往更复杂、严重。治疗过程中,除针对百日咳进行治疗外,还需兼顾基础疾病,家长应向医生详细告知宝宝病史,以便制定全面治疗方案。
3.家庭成员:宝宝患病后,家庭成员尤其是密切接触者,需注意防护,可接种百日咳疫苗(尤其是未接种或接种史不详者),降低感染风险。同时,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交叉感染。若家庭成员出现类似百日咳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