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囊肿是怎么回事
乳腺囊肿是乳腺常见良性疾病,多因乳腺导管阻塞致乳汁等潴留形成。发病与哺乳相关因素、内分泌失调、外伤或其他乳腺疾病继发有关;临床表现为可触及乳房内肿块,多无明显疼痛,部分伴轻微胀痛,可通过超声等检查诊断,需与其他疾病鉴别;治疗上较小无症状者定期随访,较大或有症状者可穿刺抽液,不同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总体大多良性,预后良好但需密切关注变化。
一、发病原因
1.哺乳相关因素:若女性在哺乳期发生乳腺导管阻塞,乳汁排出不畅,就容易形成囊肿。例如,初产妇哺乳经验不足,可能导致某一乳腺导管堵塞,进而引发局部囊肿形成,这种情况在有哺乳经历的女性中相对常见,尤其在初产妇群体中风险稍高。
2.内分泌失调:体内激素水平失衡可影响乳腺组织的正常代谢。如雌激素水平相对过高,孕激素水平相对不足时,会干扰乳腺导管的正常功能,导致导管扩张、分泌物潴留形成囊肿。这种情况在育龄期女性中较为多见,与女性内分泌随着月经周期等发生变化相关。
3.外伤或其他乳腺疾病继发:乳腺受到外伤后,可能引起局部乳腺组织的损伤,影响导管的通畅性;此外,一些乳腺的慢性炎症等疾病也可能继发乳腺囊肿,破坏乳腺导管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从而导致囊肿形成。
二、临床表现
1.症状表现:多数患者可触及乳房内圆形或椭圆形肿块,表面光滑,边界清晰,可活动,一般无明显疼痛,部分患者可能伴有轻微胀痛。例如,患者自己在洗澡或触诊时发现乳房有可移动的肿块,有时在月经前肿块可能略有增大,伴随轻微胀痛,月经后可稍有缩小,胀痛减轻。
2.体征检查:通过乳腺超声检查可清晰看到乳房内的无回声或低回声区,边界清楚,有助于明确囊肿的位置、大小等情况。乳腺钼靶检查也可辅助诊断,但对于囊肿的显示不如超声敏感。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方法:主要依靠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详细询问患者的哺乳史、月经情况等病史,结合乳房触诊发现肿块,再通过乳腺超声等影像学检查明确囊肿的特征,从而做出诊断。例如,一位育龄期女性,有哺乳时导管堵塞史,乳房触及肿块,超声显示乳房内有边界清晰的无回声区,基本可诊断为乳腺囊肿。
2.鉴别诊断:需与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癌等疾病鉴别。乳腺纤维腺瘤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肿块,质地较硬,活动度好,与月经周期关系不明显;乳腺癌多为无痛性肿块,质地硬,边界不清,活动度差,常伴有乳房皮肤橘皮样改变等异常。通过影像学特征及病理活检等可进行准确鉴别。
四、治疗与随访
1.治疗原则:对于较小且无症状的乳腺囊肿,一般定期随访观察即可,建议每3-6个月进行一次乳腺超声检查,监测囊肿的变化情况。如果囊肿较大(直径超过2-3厘米)或出现明显症状(如胀痛严重影响生活等),可考虑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抽液治疗,抽出囊液后可缓解症状,但有复发可能。
2.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育龄期女性:要关注月经周期对乳腺囊肿的影响,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和心态,有助于维持内分泌平衡,降低囊肿变化的风险。
哺乳期女性:应重视哺乳卫生,及时排空乳汁,防止导管阻塞引发囊肿。若已形成囊肿,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合理处理,避免感染等情况发生。
老年女性:虽然相对少见,但仍需定期检查,因为老年女性乳腺疾病谱有所不同,警惕其他病变的可能。
乳腺囊肿总体来说大多为良性病变,通过合理的监测和必要时的处理,一般预后良好,但需密切关注其变化情况,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