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的诊断依据是怎样
小儿肺炎的诊断需综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结果判断,临床表现上婴幼儿起病急,有发热、咳嗽、气促等,年长儿起病缓,有发热、咳嗽等;胸部X线检查可辅助诊断,可见肺纹理增粗、斑片状阴影等;实验室检查中血常规可鉴别细菌或病毒感染,CRP可辅助鉴别,病原学检查可明确病毒或细菌病原体。不同年龄小儿诊断时需考虑个体差异,婴幼儿病情变化快要密切观察。
一、临床表现
1.症状方面
婴幼儿:多起病较急,主要表现为发热,热型不定,可为低热、中等度热或高热;咳嗽较频繁,早期为刺激性干咳,以后转为湿性咳嗽;部分患儿有气促,多在发热、咳嗽后出现,呼吸频率增快,婴幼儿可达40-80次/分钟,可伴有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烦躁不安等全身症状。
年长儿:起病相对较缓,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热型多样,咳嗽以刺激性干咳或伴有少量黏痰为主,可伴有胸痛、乏力等症状,全身症状相对婴幼儿较轻。
2.体征方面
肺部体征:早期肺部体征可不明显或仅有呼吸音粗糙,以后可闻及固定的中、细湿啰音,以背部两侧下方及脊柱两旁较易闻及,于深吸气末更为明显。当肺部病变融合时,可出现相应的肺实变体征,如语颤增强、叩诊浊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管状呼吸音等。
二、影像学检查
1.胸部X线检查
是诊断小儿肺炎的重要手段。早期可见肺纹理增粗,以后出现大小不等的斑片状阴影,可累及一个肺段或一叶,以双肺下野、中内带及心膈区居多,可伴有肺气肿、肺不张等改变。不同病原体引起的肺炎X线表现有一定差异,如支气管肺炎早期表现为肺纹理增粗,随病情进展出现散在的斑片状阴影;大叶性肺炎则表现为均匀一致的致密阴影,累及整个肺叶或肺段。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细菌感染引起的肺炎,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常增高,可伴有核左移及中毒颗粒;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比例正常或增高。例如,细菌性肺炎患儿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多>10×10?/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0%;而病毒性肺炎患儿白细胞计数多在正常范围或降低。
2.C反应蛋白(CRP)
细菌感染时,CRP明显升高,且升高程度与感染的严重程度相关;病毒感染时,CRP多正常或轻度升高。所以CRP可作为鉴别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参考指标之一。
3.病原学检查
病毒学检查:可采用鼻咽拭子、痰液或血液等标本进行病毒分离、抗原检测或核酸检测等。例如,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呼吸道标本中的病毒核酸,可快速、准确地明确病毒病原体,如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的核酸检测。
细菌学检查:可采取痰液、血液、胸腔积液等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以明确病原菌,并指导临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如从痰液中培养出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菌,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
小儿肺炎的诊断需综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的结果进行判断。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有不同病史的小儿,在诊断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其个体差异对临床表现及检查结果的影响。例如,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小儿,其肺炎的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需更仔细地进行各项检查以明确诊断;对于婴幼儿,因其病情变化较快,更要密切观察其症状和体征的变化,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以早期明确诊断并进行合理治疗。同时,在诊断过程中要遵循循证医学原则,依据科学的检查方法和标准来准确判定小儿肺炎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