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骨鹰嘴骨折怎么打石膏
骨折复位中手法复位需依患者情况调整力度,石膏固定包括准备材料、包扎衬垫、缠绕石膏绷带并保持功能位,固定后要观察肢体血运、保持石膏清洁干燥、定期复查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
一、骨折复位
1.手法复位:首先需要对尺骨鹰嘴骨折进行手法复位,尽量恢复骨折端的正常解剖关系,这是打石膏固定的基础步骤。对于不同年龄、性别及病史的患者,手法复位时需根据其具体情况调整力度等,例如儿童骨骼柔韧性较好,手法复位相对更易操作,但也需轻柔以避免二次损伤;有骨质疏松等病史的患者,复位时要格外小心,防止骨折端进一步移位或造成周围组织损伤。
二、石膏固定操作步骤
1.准备材料:选择合适长度和宽度的石膏绷带、衬垫(如棉垫等)。衬垫的使用很重要,可避免石膏直接接触皮肤引起压疮等问题,根据患者的肢体情况选择合适厚度的衬垫,比如肥胖患者可能需要更厚的衬垫来保证舒适。
2.包扎衬垫:将衬垫围绕患肢骨折部位及其上下适当范围进行包扎,要均匀平整,确保衬垫贴合肢体但不过紧或过松,为石膏固定提供良好的缓冲和保护。
3.石膏绷带缠绕:从骨折部位下方开始,将石膏绷带浸于温水中,待充分吸水后取出,轻轻挤去多余水分,然后从肢体远端向近端进行缠绕。缠绕时要保持石膏绷带紧密贴合,但不要过紧影响血液循环,一般缠绕4-5层,对于不同部位和情况的患者,层数可能略有调整,例如儿童肢体相对较细,层数可适当减少,而肿胀明显的患者可能需要根据肿胀消退情况调整后续包扎。缠绕过程中要注意保持肢体的功能位,尺骨鹰嘴骨折时一般建议将肘关节固定在适当的屈曲位,通常屈曲90°左右比较合适,但也需根据患者的具体骨折情况和个体差异进行微调,比如有些患者可能需要稍不同的屈曲角度来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
三、固定后注意事项
1.观察肢体血运:固定后要密切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情况,包括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及动脉搏动等。如果出现肢体远端皮肤苍白、温度降低、感觉异常或动脉搏动减弱等情况,可能提示石膏过紧影响血液循环,需及时就医调整石膏。不同年龄患者的血运观察敏感度略有不同,儿童由于表述能力相对较弱,更需要医护人员及家属密切观察其肢体的细微变化;老年人可能本身存在血管硬化等情况,血运变化可能更难察觉,需更加仔细监测。
2.保持石膏清洁干燥:要注意保护石膏,避免沾水等导致石膏变软损坏,影响固定效果。如果石膏不慎被污染,可使用干净的湿布轻轻擦拭,但要注意方法,防止损伤石膏结构。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比如爱运动出汗多的患者,更要注意保持石膏干燥,可建议其使用吸水性好的衬垫等措施来辅助保持石膏干燥。
3.定期复查:按照医生的安排定期进行复查,通过X线等检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以及石膏固定的位置等是否正常。不同年龄和病情的患者复查间隔可能有所不同,一般儿童骨折愈合相对较快,复查间隔可能较短;老年人骨折愈合较慢,复查间隔可能稍长,但总体都需要遵循医生制定的复查计划来评估骨折恢复状况并调整后续治疗方案。
4.功能锻炼:在石膏固定期间,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比如未固定关节的主动活动等,以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不同年龄患者的功能锻炼方式和强度有所差异,儿童可进行相对简单的主动活动来促进肢体功能恢复,而成年人可根据骨折恢复情况逐渐增加锻炼的难度和强度,但都要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进行,避免不恰当的锻炼导致骨折移位等不良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