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肺炎影像学有什么特点
病毒性肺炎影像学特点分早期、进展期、恢复期。早期胸片可无明显异常或肺纹理增粗,随病情发展现淡薄片状模糊影等,CT可见小斑片状磨玻璃影及间质改变;进展期胸片病变范围扩大,磨玻璃影融合成大片状等,CT可见大片磨玻璃影等伴支气管充气征等;恢复期胸片病灶逐渐吸收,CT可见病灶明显吸收,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如老年患者恢复期慢,儿童相对快,免疫抑制患者恢复期可能反复。
一、病毒性肺炎的影像学特点
(一)早期表现
1.胸片表现:早期可能无明显异常,或仅表现为肺纹理增粗。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淡薄的片状模糊影,多为磨玻璃影,常见于双肺下野及中外带。其形成机制是病毒感染引起肺泡壁炎症、水肿,导致肺泡内渗出增加,在影像学上表现为肺组织密度轻度增高,呈磨玻璃样改变。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肺部组织相对娇嫩,病毒感染后炎症反应可能更早地在胸片上体现出这种磨玻璃影表现,且儿童的肺发育尚不完善,炎症扩散相对较快,需密切关注病情变化。而对于老年患者,本身肺功能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减退,病毒性肺炎早期胸片表现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忽视,需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判断。
2.胸部CT表现:早期胸部CT可见小斑片状磨玻璃影及间质改变,磨玻璃影是由于肺泡间隔增宽、肺泡内少量渗出等原因导致,间质改变则是病毒侵犯肺间质,引起间质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等。在不同年龄人群中,表现略有差异。儿童患者胸部CT早期磨玻璃影范围可能相对较广,且由于儿童气道较细,炎症累及细支气管时,可能出现小叶中心性结节影等表现;老年患者胸部CT早期磨玻璃影可能与肺内原有基础疾病(如肺气肿等)相互影响,表现不典型,需仔细甄别。
(二)进展期表现
1.胸片表现:病变范围扩大,磨玻璃影可融合成大片状,有的可出现实变影。实变影是肺泡内充满炎性渗出物等,导致肺组织密度均匀增高。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病毒性肺炎进展期胸片表现可能更复杂,实变影周围可能伴有肺气肿等基础病变的表现。儿童患者在病毒性肺炎进展期,融合的磨玻璃影或实变影可能发展较快,需及时进行干预治疗,因为儿童的肺顺应性相对较高,病情变化可能更为迅速。
2.胸部CT表现:进展期胸部CT可见大片磨玻璃影、实变影,可伴有支气管充气征。支气管充气征是指在实变的肺组织中,充气的支气管显影。此时还可能出现小叶间隔增厚等表现,这是由于间质水肿加重所致。在不同性别患者中,影像学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差异,但在妊娠女性中,病毒性肺炎进展期的影像学表现需特别关注,因为妊娠可能导致心肺负担加重,病情进展可能更快,且要考虑到胎儿的影响,在检查时需权衡辐射剂量等问题。
(三)恢复期表现
1.胸片表现:病灶逐渐吸收,磨玻璃影密度减低,实变影范围缩小,可遗留条索状影等。条索状影是肺组织修复过程中纤维组织增生形成。对于老年患者,恢复期胸片表现可能相对较慢,因为老年患者肺组织修复能力较弱,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全吸收病灶。儿童患者恢复期相对较快,因为儿童的组织修复能力较强,但也需注意观察是否有遗留的小病灶影响肺功能发育。
2.胸部CT表现:恢复期胸部CT可见病灶明显吸收,磨玻璃影基本消散,实变影大部分吸收,残留的纤维条索影等随着时间推移可能逐渐变淡或消失。在特殊人群如免疫抑制患者(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患者)中,病毒性肺炎恢复期可能会出现病情反复等情况,影像学上可能表现为病灶吸收不彻底或再次出现新的病灶,需密切随访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