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易患肺栓塞
高龄人群、有基础疾病(恶性肿瘤、心房颤动)人群、长期制动或卧床人群、妊娠及产褥期女性、创伤或手术患者均易发生肺栓塞,不同人群有相应原因,如高龄人群血管弹性下降等,且各人群有不同温馨提示,包括定期检查、监测指标、适当活动等。
一、高龄人群
1.原因分析: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血流动力学、血液高凝状态等会发生改变。老年人的血管弹性下降,血流速度相对缓慢,且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动脉硬化等,这些因素都增加了肺栓塞的发生风险。例如,有研究表明,年龄≥60岁的人群肺栓塞发生率明显高于年轻人群。
2.温馨提示:高龄人群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密切关注自身血液循环情况,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适度运动,如散步等,以促进血液循环,但要避免过度劳累。同时,家属应多关心老人的身体状况,帮助老人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有基础疾病人群
1.恶性肿瘤患者
原因分析:恶性肿瘤细胞会释放一些促凝物质,如组织因子等,可激活凝血系统,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另外,肿瘤患者往往活动量减少,血流缓慢,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增加了肺栓塞的发生风险。例如,统计显示,恶性肿瘤患者肺栓塞的发生率较无肿瘤人群显著升高。
温馨提示:恶性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凝血功能等指标,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适当进行肢体活动,家属可协助患者进行简单的肢体按摩等,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肺栓塞风险。
2.心房颤动患者
原因分析:心房颤动时,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血液在心房内淤积,容易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后随血流循环可导致肺栓塞。研究发现,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肺栓塞的风险比非心房颤动患者高数倍。
温馨提示:心房颤动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规范服用抗凝药物,定期复查心电图、凝血功能等相关指标。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休息,避免情绪过度激动等,以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三、长期制动或卧床人群
1.原因分析:长期制动或卧床会使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减慢,血液淤滞,增加了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而下肢静脉血栓脱落后可随着血液循环到达肺部,引发肺栓塞。例如,长时间骨折固定卧床的患者,肺栓塞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2.温馨提示:对于长期制动或卧床的人群,如骨折术后患者等,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肢体功能锻炼,如定时进行下肢肌肉的收缩舒张运动等。家属可协助患者进行翻身、拍背等操作,促进痰液排出和血液循环。
四、妊娠及产褥期女性
1.原因分析:妊娠期间,女性体内的凝血因子水平升高,同时子宫增大压迫下腔静脉,导致下肢静脉回流受阻,血流缓慢;产褥期女性身体处于相对虚弱状态,凝血功能仍可能处于高凝状态,这些因素都增加了肺栓塞的发生风险。有研究显示,妊娠及产褥期女性肺栓塞的发生率高于非妊娠女性。
2.温馨提示:妊娠及产褥期女性要注意适当活动,如在医生允许下进行散步等轻度运动。同时,要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如有下肢肿胀、疼痛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家属应给予孕妇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协助孕妇进行合理的活动和休息安排。
五、创伤或手术患者
1.原因分析:创伤或手术会导致血管内皮损伤,激活凝血系统,同时患者术后往往需要长时间制动,血流缓慢,这些因素共同促进了静脉血栓的形成,进而增加肺栓塞的发生风险。例如,大型骨科手术患者肺栓塞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2.温馨提示:创伤或手术患者在术后应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早期活动,如在床上进行肢体的屈伸运动等,逐步增加活动量。医护人员和家属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肢体情况,如发现下肢肿胀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