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和处理附睾炎
预防附睾炎需从个人卫生、生活方式、基础疾病管理入手,包括保持外生殖器清洁、注意性生活卫生、避免久坐憋尿、适度运动、积极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等基础疾病;处理附睾炎时,急性附睾炎要卧床休息托举阴囊、及时就医诊断并遵医嘱药物治疗,慢性附睾炎需综合治疗、调整生活方式并定期复查。
一、预防附睾炎
(一)个人卫生方面
1.保持外生殖器清洁:每天用温水清洗会阴部,尤其是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汗腺分泌旺盛,更要注意局部清洁,减少细菌等病原体滋生的机会,降低附睾炎的发生风险。对于男性婴幼儿,家长要及时清理尿布区域,避免尿液、粪便等污染刺激局部。
2.注意性生活卫生:性生活前后男女双方都应清洗外生殖器,性生活不宜过频、不洁,避免性传播疾病引发附睾炎。例如,不洁性生活可能导致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病原体感染,进而诱发附睾炎。
(二)生活方式方面
1.避免久坐、憋尿:长时间久坐会导致会阴部血液循环不畅,增加附睾炎的发病几率,建议每隔一段时间起身活动一下。对于有憋尿习惯的人,尿液反流至输精管等部位可能引发感染,应养成及时排尿的习惯。比如司机、办公室职员等长时间坐着工作的人群,更要注意定时起身活动和排尿。
2.适度运动:适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如每周进行3-5次中等强度的运动,像慢跑、游泳等,可提高身体抵抗病菌的能力,降低附睾炎的发生可能。但运动要注意适度,避免过度疲劳,尤其是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运动方式和强度要根据自身情况调整。
(三)基础疾病管理方面
1.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等基础疾病:如尿道炎、前列腺炎等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要积极治疗,因为这些疾病的病原体可能蔓延至附睾引发附睾炎。例如,尿道炎患者若不及时治疗,病原体可能沿着尿道上行感染附睾。对于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状态下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增加附睾炎的发病风险。
二、处理附睾炎
(一)急性附睾炎
1.一般处理:急性发作时应卧床休息,将阴囊托起,以减轻疼痛和肿胀。对于青少年患者,要特别注意休息,避免因活动加重病情。可以使用阴囊托带或自制的软布兜将阴囊托起,抬高阴囊位置有助于促进血液回流,缓解症状。
2.就医诊断:出现阴囊疼痛、肿胀、发热等疑似附睾炎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通过医生的体格检查、血常规、超声等检查明确诊断。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例如超声检查可以清晰显示附睾的形态、结构等情况,帮助区分附睾炎是单纯性的还是伴有其他并发症等。
3.药物治疗: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合适的药物,如细菌感染引起的附睾炎可使用抗生素等药物。但具体药物的选择要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决定,患者不可自行随意用药。
(二)慢性附睾炎
1.综合治疗:慢性附睾炎可能由急性附睾炎迁延不愈所致,治疗上可采用综合措施,包括局部热敷等物理治疗方法,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等症状。对于一些因基础疾病导致的慢性附睾炎,要同时控制基础疾病。比如因前列腺炎引发的慢性附睾炎,在治疗附睾炎的同时要积极治疗前列腺炎。
2.生活方式调整:慢性附睾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继续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如避免久坐、适度运动、注意个人卫生等,以减少病情复发的可能。同时要定期复查,监测病情的变化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附睾炎患者,要更加关注其身体整体状况,因为老年人体质相对较弱,病情变化可能较快,要密切观察症状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