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是相对少见的滑膜增殖性疾病,分局限型和弥漫型。病因不明,推测与出血、炎症等有关,滑膜细胞异常增殖伴含铁血黄素沉积等。局限型多见于青壮年膝关节等,表现为无痛性肿块等;弥漫型发病年龄广,累及多关节,有相应症状。影像学检查有X线、CT、MRI等表现,病理可见滑膜细胞增生等。诊断靠临床表现、影像及病理活检,需与其他病鉴别。治疗上局限型以手术切除为主,弥漫型手术复杂、复发率高,可辅助放疗。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女性患者治疗有各自注意事项。
一、定义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是一种相对少见的滑膜病变,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滑膜增殖性疾病,可分为局限型和弥漫型两种类型。局限型主要表现为局部的肿块,弥漫型则累及关节的大部分滑膜。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目前其确切病因尚不十分清楚,有研究推测可能与出血、炎症、脂质代谢紊乱等因素有关。从发病机制来看,滑膜细胞异常增殖,伴有含铁血黄素沉积以及大量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
三、临床表现
局限型:多见于青壮年,好发于膝关节,也可见于踝关节、髋关节等部位。主要表现为局部的无痛性肿块,生长缓慢,当肿块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可引起局部的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受限等。
弥漫型:发病年龄相对广泛,可累及一个或多个关节,以膝关节最为常见。患者可出现关节的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病情逐渐进展,关节功能可受到明显影响,部分患者可出现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
四、影像学表现
X线检查:早期可无明显异常,随着病情进展,可见关节周围骨质疏松,病变晚期可出现关节间隙变窄、骨质破坏等。
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骨质破坏的范围以及软组织肿块的情况,有助于发现较小的骨质病变。
MRI检查:对软组织的分辨率高,是诊断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可见滑膜增厚,呈结节状或绒毛状突起,T1WI和T2WI上均可见低信号影,这是由于含铁血黄素沉积所致。
五、病理特点
显微镜下可见滑膜细胞增生,形成绒毛或结节状突起,绒毛和结节内有大量的单核细胞、泡沫细胞以及含铁血黄素沉积,还可见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以及病理活检。病理活检是确诊的金标准,通过手术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可明确病变的性质。
鉴别诊断:需要与类风湿关节炎、滑膜软骨瘤病、痛风性关节炎等疾病相鉴别。类风湿关节炎多为对称性多关节受累,类风湿因子常阳性;滑膜软骨瘤病可见关节内有多发的软骨结节;痛风性关节炎有血尿酸升高,关节液中可找到尿酸盐结晶等。
七、治疗
局限型:以手术切除为主,完整切除肿块是关键,术后复发率相对较低,但仍有一定的复发可能。
弥漫型:手术治疗较为复杂,常需要广泛切除滑膜,但复发率较高。对于无法彻底切除的弥漫型病变,可考虑辅助放疗等治疗手段。
八、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患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相对少见,在诊断时需谨慎鉴别其他儿童关节病变。治疗上手术需充分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尽量选择对儿童生长影响较小的手术方式,术后要密切观察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加强康复指导。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骨质疏松等。在治疗时要综合考虑其全身状况,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充分评估。术后康复要循序渐进,注意预防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女性患者:女性在妊娠、哺乳期等特殊生理时期患病时,治疗方案的选择要兼顾胎儿或婴儿的健康,如手术时机的选择、药物(若有涉及)使用的安全性等都需要谨慎权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