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芽乳腺炎
肉芽乳腺炎即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是好发于生育年龄非哺乳期女性的乳腺良性炎症性疾病,病因不明,可能与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症状有乳房肿块、疼痛、皮肤改变、腋窝淋巴结肿大;诊断方法包括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治疗措施有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手术治疗、其他治疗(中医中药、物理治疗);特殊人群(年轻女性、哺乳期女性、老年女性)需注意不同事项;生活方式上建议保持均衡饮食、保证充足休息、调节情绪、做好乳房护理。
一、肉芽乳腺炎概述
肉芽乳腺炎即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是一种好发于生育年龄、非哺乳期女性的乳腺良性炎症性疾病。该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自身免疫、高泌乳素血症、口服避孕药、创伤、感染等因素有关。
二、症状表现
1.乳房肿块:多位于乳晕周围或乳腺外周,质地较硬,边界不清,可伴有疼痛或压痛,肿块可在短期内迅速增大。
2.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隐痛、胀痛或刺痛,部分患者疼痛较为剧烈,影响日常生活和睡眠。
3.皮肤改变:乳房局部皮肤可出现红肿,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皮肤破溃、溢液,溢液可为脓性、血性或浆液性。
4.腋窝淋巴结肿大:部分患者可伴有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质地较硬,可活动,有压痛。
三、诊断方法
1.临床检查:医生通过视诊和触诊,观察乳房外观、有无肿块、皮肤改变等,初步判断病情。
2.影像学检查:乳腺超声可显示乳房内肿块的大小、形态、边界及内部回声等情况;乳腺钼靶有助于发现乳房内的钙化灶等病变;乳腺磁共振成像(MRI)能更清晰地显示病变的范围和特征。
3.病理检查:是诊断肉芽乳腺炎的金标准,通过细针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活检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四、治疗措施
1.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症状。常用药物有泼尼松等。
抗生素:当合并细菌感染时,可使用抗生素治疗,如头孢类、青霉素类等。
免疫抑制剂:对于病情较重或复发的患者,可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等。
2.手术治疗:适用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肿块较大或形成脓肿的患者。手术方式包括乳腺区段切除术、脓肿切开引流术等。手术可切除病变组织,达到治疗目的,但有一定的复发风险。
3.其他治疗:包括中医中药治疗、物理治疗等。中医中药可通过调理身体内环境,改善症状;物理治疗如热敷、红外线照射等,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年轻女性:年轻女性正处于生育和哺乳的关键时期,患肉芽乳腺炎可能会影响乳房外观和哺乳功能。在治疗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患者的生育需求,尽量选择对乳腺组织损伤较小的治疗方法。同时,治疗期间应做好避孕措施,避免怀孕。
2.哺乳期女性:哺乳期女性患肉芽乳腺炎较为少见,但一旦发病,应及时停止患侧乳房哺乳,并用吸奶器将乳汁吸出,防止乳汁淤积加重病情。在使用药物治疗时,应选择对婴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并密切观察婴儿的反应。
3.老年女性:老年女性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在治疗肉芽乳腺炎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要注意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六、生活方式建议
1.饮食:保持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减少高脂肪、高糖、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2.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利于身体恢复。
3.情绪调节: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紧张和焦虑,不良情绪可能会影响病情的恢复。
4.乳房护理:注意乳房清洁,选择合适的内衣,避免乳房受到外力挤压和碰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