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炎有多种表现,包括腹泻时大便次数增多、性状改变;呕吐时频率和呕吐物性状有不同情况;腹痛时小儿会有哭闹不安等表现;发热时程度和持续时间因病因不同而异;还可能出现精神状态改变和脱水表现,如轻度脱水有尿量减少等,中度脱水有眼窝凹陷等,重度脱水有面色苍白等严重表现。
一、腹泻
1.大便次数增多:小儿肠炎时大便次数较平日明显增加,通常每日可达数次至十余次不等。例如感染性小儿肠炎中,轮状病毒引起的肠炎,患儿大便次数可多达每日10余次甚至更多,且大便多为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这是因为肠道炎症导致肠道蠕动加快,吸收功能受到影响,使得大便排出频率增加。
2.大便性状改变:大便性状会发生明显变化,可能表现为稀便、水样便、黏液便甚至脓血便等。若为细菌感染引起的肠炎,大便可能带有黏液或脓血,这是由于炎症导致肠道黏膜受损,出现渗出、出血等情况,使得大便中出现黏液和脓血成分。如侵袭性大肠杆菌引起的肠炎,大便常为黏液脓血便。
二、呕吐
1.呕吐频率:小儿肠炎常伴有呕吐症状,呕吐频率可高可低。有些患儿可能仅偶尔呕吐1-2次,而病情较重的患儿可能频繁呕吐,每顿进食后都可能发生呕吐。这是因为肠道炎症刺激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胃的排空功能受到影响,从而引起呕吐。例如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小儿肠炎,呕吐较为常见,部分患儿会出现频繁呕吐的情况。
2.呕吐物性状: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有时可能含有少量胆汁。如果呕吐较为剧烈,可能会导致呕吐物中带有血丝,这是由于剧烈呕吐导致食管或胃黏膜毛细血管破裂引起的。
三、腹痛
1.腹痛表现:小儿可能会出现哭闹不安、烦躁等表现来提示腹痛。年龄较小的患儿可能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腹痛,会通过频繁哭闹、拒食等方式来体现。腹痛的程度因人而异,有的患儿可能只是轻微的腹部不适,而有的患儿可能腹痛较为剧烈,表现为蜷曲身体等痛苦姿势。这是因为肠道炎症引起肠道平滑肌痉挛等情况,从而导致腹痛。例如细菌性痢疾引起的小儿肠炎,除了有腹泻、脓血便等表现外,往往也会伴有较为明显的腹痛。
四、发热
1.发热程度:部分小儿肠炎患儿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表现为低热、中度发热甚至高热。一般来说,病毒感染引起的肠炎发热程度相对较轻,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而细菌感染引起的肠炎发热程度可能相对较高,可出现高热情况。例如轮状病毒肠炎引起的发热,多数为低热或中度发热,体温一般在38℃左右;而沙门菌感染引起的小儿肠炎,可能会出现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
2.发热持续时间:发热持续时间也因病因不同而有所差异。病毒感染引起的肠炎发热持续时间一般较短,多在1-3天左右;细菌感染引起的肠炎发热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如果不进行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发热可能会持续数天甚至更久。
五、其他表现
1.精神状态改变:小儿肠炎时,由于身体不适,可能会出现精神萎靡、烦躁不安等精神状态改变。病情较轻的患儿可能只是精神较平日稍差,而病情较重的患儿可能精神状态明显不佳,表现为嗜睡、反应迟钝等。这是因为身体的炎症反应等因素影响了神经系统的功能,导致精神状态发生变化。
2.脱水表现:如果小儿肠炎病情较重,腹泻和呕吐频繁,可能会出现脱水症状。轻度脱水时,患儿可能表现为尿量减少、口唇稍干燥等;中度脱水时,患儿会出现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精神萎靡等;重度脱水时,患儿可出现面色苍白、尿量极少甚至无尿、四肢厥冷等严重表现。这是由于大量体液丢失,导致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失衡引起的。例如小儿频繁腹泻导致大量水分和电解质丢失,如果不能及时补充,就会逐步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