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急性乳腺炎怎么办
急性乳腺炎多发生于哺乳期女性,初产妇产后3-4周多见,非哺乳期相对少见,表现为乳房红、肿、热、痛等,非药物干预有排空乳汁、局部热敷;就医需关注指征,医疗有检查及相应治疗;特殊人群哺乳期要注意哺乳习惯等,非哺乳期要排查基础疾病等。
一、急性乳腺炎的识别
急性乳腺炎多发生于哺乳期女性,尤其是初产妇,一般在产后3-4周多见,主要表现为乳房局部红、肿、热、痛,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早期乳房可能出现边界不清的硬结,随着病情进展,硬结逐渐软化形成脓肿,严重时可出现寒战、高热、脉搏加快等脓毒血症表现。非哺乳期也可能发生急性乳腺炎,但相对少见,病因可能与乳头内陷、乳腺外伤等有关。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1.排空乳汁
对于哺乳期女性,要尽量排空乳房内的乳汁是非常关键的。可以通过让婴儿多吸吮,或者使用吸奶器来吸出乳汁。因为乳汁淤积是引发急性乳腺炎的重要因素之一,及时排空乳汁能减轻乳房的肿胀,阻止炎症进一步发展。例如,研究表明,充分排空乳汁可使约60%的早期急性乳腺炎得到缓解。对于婴儿吸吮困难的初产妇,可以在每次哺乳前后用温热的毛巾敷乳房,促进乳汁排出。
非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若存在乳头分泌物等情况,也需要注意保持乳头局部的清洁,必要时借助轻柔的方式辅助排出可能淤积的分泌物等,但要避免过度刺激乳房。
2.局部热敷
在急性乳腺炎早期,乳房红肿热痛时,可以进行局部热敷。热敷温度一般控制在40-50℃左右,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热敷能够促进乳房局部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肿胀。比如,热敷可以使血管扩张,增加局部的血氧供应,有助于炎症的消退。不过,当乳房已经形成脓肿时则不宜热敷,以免促进炎症扩散。哺乳期女性热敷后要注意清洁乳头,防止细菌污染。
三、就医评估与可能的医疗干预
1.就医指征
哺乳期女性如果出现乳房局部明显红肿热痛,伴有发热(体温≥38℃),或者非哺乳期出现乳房类似症状且持续不缓解,都应及时就医。因为当炎症进一步发展形成脓肿时,可能需要进行穿刺引流或切开引流等有创操作,及时就医能避免病情加重。
对于出现寒战、高热、精神萎靡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的患者,必须立即就医,这些症状可能提示病情已经较为严重,需要进行抗感染等综合治疗。
2.医疗检查与可能的治疗
医生一般会进行乳房体格检查、血常规等检查。血常规检查可发现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提示有感染存在。如果形成脓肿,可能会进行超声检查来明确脓肿的位置和大小。
对于轻度的急性乳腺炎,可能会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但需遵循合理用药原则。而对于形成脓肿的情况,则需要进行脓肿切开引流术,通过手术排出脓液,促进伤口愈合。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哺乳期还是非哺乳期、病情严重程度等综合制定治疗方案。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哺乳期女性
哺乳期女性发生急性乳腺炎时,要特别注意保持良好的哺乳习惯,定时哺乳,两侧乳房交替哺乳。同时要注意乳头的清洁卫生,每次哺乳前后用温水清洗乳头。在治疗过程中使用抗生素时,需要考虑到药物对婴儿的影响,有些抗生素可能需要暂停哺乳,医生会根据具体药物来给予相应的建议,以保障婴儿的健康。
2.非哺乳期女性
非哺乳期女性发生急性乳腺炎时,要注意排查是否存在乳头内陷、乳腺导管扩张等基础疾病。如果有乳头内陷情况,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矫正,但要避免过度刺激。同时,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由于非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相对少见,病情可能有其特殊性,所以更需要遵循医生的专业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