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处理措施
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处理包括产前全面评估病情(了解病史、超声检查、评估凝血等,考虑年龄和生活方式)、多学科协作制定方案;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主,选有经验机构,注意手术时机、避开胎盘等;产后预防产后出血(观察出血、用宫缩剂等,监测凝血)、处理新生儿(根据情况评估护理);高龄孕妇要密切监测、加强心理支持和沟通;多次剖宫产史孕妇要仔细评估、做好预案和产后监测。
一、产前评估与准备
1.全面评估病情
详细了解孕妇病史,包括既往剖宫产史、此次妊娠的孕产次、阴道出血情况等。通过超声检查明确胎盘位置、与子宫切口的关系、是否存在胎盘植入等情况,超声检查可清晰显示胎盘形态及子宫肌层情况,对于凶险性前置胎盘的诊断和评估具有重要价值,不同孕周的超声表现可能有所差异,需动态观察。同时,还需评估孕妇的凝血功能等相关指标,因为凶险性前置胎盘可能导致大量出血,进而影响凝血功能。
考虑孕妇年龄因素,年轻孕妇相对身体状况可能较好,但仍需重视病情评估;高龄孕妇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增加了处理的复杂性。生活方式方面,要了解孕妇是否有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这些可能影响孕期健康和胎儿状况,需在产前指导孕妇纠正不良生活方式。
2.多学科团队协作
由产科、麻醉科、输血科、新生儿科等多学科组成团队,共同制定个性化的处理方案。产科医生负责妊娠管理和分娩相关决策,麻醉科医生需做好剖宫产麻醉的充分准备,因为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时出血风险高,需要合适的麻醉方式保障手术安全;输血科要做好大量输血的准备,以应对可能出现的产后大出血;新生儿科医生需准备好新生儿复苏的条件,因为胎儿可能因早产等情况需要及时抢救。
二、分娩方式的选择
1.剖宫产是主要分娩方式
应选择有经验的医疗机构进行剖宫产手术,手术时机的选择很重要,一般建议在孕36-37周左右,在胎儿肺成熟的情况下进行手术,但需根据孕妇具体情况个体化决定。手术中要尽量避开胎盘附着处,准确找到子宫切口,小心分离胎盘,减少出血。对于胎盘植入的情况,可能需要行子宫动脉栓塞等预处理,以减少术中出血。在手术过程中,要密切监测孕妇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出血等并发症。
三、产后处理
1.预防产后出血
产后需密切观察阴道出血情况,使用宫缩剂促进子宫收缩,如使用缩宫素等。对于胎盘植入面积较大等情况,可能需要行子宫动脉结扎、B-Lynch缝合等手术止血措施。同时,要持续监测凝血功能,及时补充凝血因子等,预防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生。
2.新生儿处理
对于娩出的新生儿,要根据孕周和出生情况进行相应的评估和处理。孕周较小的新生儿需转至新生儿科进行密切观察和护理,注意保暖、呼吸支持等。要关注新生儿的体重、Apgar评分等情况,对于可能存在的早产相关并发症进行预防和早期干预。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高龄孕妇
高龄孕妇本身合并症风险较高,在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处理中,要更加密切监测各项指标,包括孕妇的肝肾功能、心功能等。在手术前后要加强对孕妇的心理支持,因为高龄孕妇可能面临更大的心理压力,心理状态不佳可能影响病情恢复。同时,要与孕妇及家属充分沟通,告知病情的复杂性和可能出现的风险,让其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2.有多次剖宫产史孕妇
多次剖宫产史会增加子宫切口瘢痕处胎盘植入等风险,在产前评估时要更加仔细,反复核查胎盘与子宫切口的关系。在分娩过程中,手术难度相对更大,要做好充分的应急预案,一旦出现严重出血等情况能迅速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产后要加强对子宫恢复情况的监测,预防晚期产后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