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的治疗方法
小儿腹泻需从多方面进行处理。饮食调整上,母乳喂养婴儿继续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婴儿可换低乳糖配方奶,较大婴儿给清淡易消化食物且保证热量;要预防和纠正脱水,轻度脱水口服补液盐,中重度脱水就医静脉补液;药物治疗包括用肠黏膜保护剂如蒙脱石散,微生态调节剂如双歧杆菌等;针对病因治疗,细菌感染用合适抗菌药,病毒感染对症支持,非感染性腹泻去除诱因;新生儿和有基础疾病的小儿腹泻要特殊注意,新生儿饮食和补液谨慎,有基础疾病患儿治疗要兼顾基础疾病。
一、饮食调整
小儿腹泻时,合理的饮食调整至关重要。对于母乳喂养的婴儿,应继续母乳喂养,因为母乳易于消化,且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等保护物质,有助于增强婴儿肠道抵抗力,一般无需改变母乳喂养的频率和量。对于人工喂养的婴儿,可根据患儿情况选择适宜的奶制品,如可以暂时更换为低乳糖或无乳糖的配方奶,以减轻肠道消化乳糖的负担,通常建议喂养量可维持正常量。较大婴儿则需适当调整饮食结构,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避免进食油腻、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以及不易消化的食物,如油炸食品、粗纤维多的蔬菜等,同时要保证足够的热量摄入,以维持患儿正常的生长发育需求。
二、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一)预防和纠正脱水
小儿腹泻容易导致水分和电解质丢失,引发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对于轻度脱水的患儿,可口服补液盐进行补充,口服补液盐能有效地补充患儿丢失的水分和钠、钾等电解质,按照说明书的要求正确配制和服用,一般少量多次服用。对于中、重度脱水的患儿,则需要及时就医,可能需要通过静脉输液的方式来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以维持患儿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在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皮肤弹性、尿量等情况,根据患儿的具体脱水程度和身体反应调整补液的速度和量。
三、药物治疗
(一)肠黏膜保护剂
某些肠黏膜保护剂可吸附病原体和毒素,保护肠黏膜。例如蒙脱石散,它可以在肠道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固定和清除病原体及毒素,对小儿腹泻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根据患儿年龄和病情按照合适的剂量使用。
(二)微生态调节剂
微生态调节剂能够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常用的有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等制剂,通过补充肠道有益菌,恢复肠道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从而改善腹泻症状。使用时需注意避免与抗生素同时服用,若因病情需要同时使用,两者服用时间最好间隔2-3小时。
四、针对病因治疗
(一)感染性腹泻
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需要根据病原菌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但要严格掌握用药指征。例如大肠杆菌引起的感染,可在医生评估后选用敏感抗生素。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二)非感染性腹泻
对于由饮食不当、过敏等非感染因素引起的腹泻,要去除相应的诱因。如因食物过敏导致的腹泻,需要避免食用引起过敏的食物;因腹部着凉引起的腹泻,要注意腹部保暖等。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新生儿腹泻,由于其身体各器官功能发育尚未完善,在治疗过程中要格外谨慎。在饮食调整方面,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母亲要注意自身饮食,避免食用可能通过乳汁影响新生儿的食物;人工喂养的新生儿要严格按照正确方法调配奶粉。在补液方面,要密切监测新生儿的体重、尿量等变化,防止补液不当导致电解质紊乱等问题。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小儿腹泻患儿,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营养不良等疾病的患儿,腹泻可能会加重基础疾病的病情,因此在治疗腹泻时要同时关注基础疾病的情况,综合制定治疗方案,并且在用药时要考虑基础疾病对药物代谢等方面的影响,避免使用可能加重基础疾病的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