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支原体肺炎是怎么回事
小儿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发的间质性肺炎,主要经飞沫传播,秋冬多见。发病源于吸入患者口鼻分泌物,小儿免疫系统不完善、生活环境不佳等易增加感染风险。其潜伏期23周,起病缓,前期有发热等症状,呼吸道突出症状为咳嗽,婴幼儿病情重。诊断靠体格、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包括一般治疗、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感染及对症处理。特殊人群如婴幼儿、有基础疾病和过敏体质的小儿需特别关注。预防要加强锻炼、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环境清洁并避免接触传染源。
一、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定义
小儿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一种间质性肺炎,主要经飞沫传播,全年均可发病,以秋冬季节多见。肺炎支原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能独立生活的最小微生物。
二、发病原因
肺炎支原体通过呼吸道传播,当小儿吸入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喷出的口、鼻分泌物后,就有可能被感染。小儿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抵抗力相对较弱,是易感人群。若小儿生活环境通风不良、人员密集,或者本身存在营养不良、患有其他慢性疾病等情况,会增加感染肺炎支原体的风险。
三、症状表现
1.潜伏期:潜伏期较长,一般为2-3周。
2.前期症状:起病较缓慢,初期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咽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发热可持续2-3周,体温在38℃左右,也可高达39℃。
3.呼吸道症状:咳嗽为本病的突出症状,一般于病后2-3天开始,初为干咳,后转为顽固性剧咳,常有黏稠痰液,偶带血丝,少数病例可类似百日咳样阵咳,可持续1-4周。婴幼儿起病急,病程长,病情较重,表现为呼吸困难、喘憋等症状。
四、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医生会对小儿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听诊肺部可闻及干、湿啰音,但体征一般较轻,与剧烈咳嗽症状不一致。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增多,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血清学检查是诊断支原体肺炎的重要方法,如冷凝集试验、支原体IgM抗体检测等。
3.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检查是诊断小儿支原体肺炎的重要手段,可表现为肺部多种形态的浸润影,呈节段性分布,以肺下野为多见,有的从肺门附近向外伸展。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肺部病变情况,有助于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
五、治疗措施
1.一般治疗:注意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室温维持在18-20℃,湿度以60%为宜。给予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多饮水。
2.抗感染治疗: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红霉素等,对肺炎支原体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3.对症治疗:对于发热,体温不超过38.5℃时,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冷敷等;体温超过38.5℃时,可使用退热药物。对于咳嗽、咳痰,可使用止咳祛痰药物。若出现呼吸困难、喘憋等症状,可给予吸氧、雾化吸入等治疗。
六、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年龄较小的婴幼儿:由于其免疫系统更为脆弱,病情变化较快,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呼吸情况等。在用药时,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使用不适合婴幼儿的药物。
2.有基础疾病的小儿: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哮喘等疾病的小儿,感染支原体肺炎后病情可能更为严重,治疗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的情况,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同时加强护理。
3.过敏体质的小儿:在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时,要警惕过敏反应的发生,用药前要告知医生孩子的过敏史。
七、预防措施
1.加强锻炼:鼓励小儿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2.注意个人卫生:教导小儿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避免用手触摸口鼻。
3.保持环境清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病原体的滋生。
4.避免接触传染源:在疾病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带小儿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如超市、商场等。若周围有支原体肺炎患者,要注意隔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