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摔跤骨裂了怎么办
老人摔跤骨裂后,应立即停止活动并保持舒适体位,24-48小时内可冷敷、有伤口则加压包扎,随后及时就医做影像学检查,医生据此评估制定保守或手术治疗方案,恢复中要做好康复护理并在合适时进行功能锻炼,以促进愈合、预防并发症和恢复肢体功能。
一、立即停止活动并保持舒适体位
老人摔跤骨裂后,首先要立即停止活动,避免进一步损伤。让老人保持舒适的体位,尽量不要随意搬动,若必须搬动,要保证平稳,避免骨折部位受到额外的牵拉或扭曲。因为老人骨骼相对脆弱,不当的搬动可能会加重骨裂处的损伤,甚至损伤周围的血管、神经等组织。
二、进行初步的局部处理
1.冷敷:在受伤后的2448小时内,可以使用冷敷来减轻肿胀和疼痛。可以用毛巾包裹冰块,敷在骨裂部位,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冷敷能够收缩局部血管,减少出血和渗出,从而减轻肿胀。但要注意避免冻伤皮肤,因为老人皮肤感觉相对迟钝,更要留意冷敷的时间和温度。
2.加压包扎:如果有伤口,可用干净的纱布等进行简单的加压包扎,防止伤口感染,但不要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对于骨裂部位周围的肿胀,轻柔的加压包扎有助于限制肿胀的进一步发展。
三、及时就医检查
1.影像学检查:尽快带老人到医院进行X线、CT等影像学检查,以明确骨裂的部位、严重程度等情况。X线可以初步判断骨裂的大致情况,而CT等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骨裂的细节,比如是否有粉碎性骨裂、骨裂是否累及关节等。这对于制定后续的治疗方案非常重要。因为不同部位和不同程度的骨裂治疗方法有所不同,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准确评估病情。
2.医生评估与诊断:医生会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以及老人的整体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估。老人的年龄较大,可能还需要考虑是否存在其他基础疾病,如骨质疏松等,这些基础疾病会影响骨裂的愈合过程。医生会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四、根据骨裂情况进行相应治疗
1.保守治疗:如果骨裂情况较轻,没有明显的移位等,可以采取保守治疗。包括使用石膏或支具固定骨折部位,固定时间一般根据骨裂的愈合情况而定,通常需要几周到几个月不等。在固定期间,要注意观察固定部位的血液循环、皮肤情况等,定期到医院复查,了解骨裂愈合进展。同时,要加强营养,尤其是摄入富含钙、维生素D等有助于骨骼愈合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鱼类等,以促进骨裂的愈合。对于高龄老人,要特别注意预防长期卧床可能带来的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压疮、深静脉血栓等。可以定时帮助老人翻身、拍背,进行肢体的被动活动等。
2.手术治疗:若骨裂较为严重,有明显移位等情况,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会通过内固定等方式来恢复骨裂部位的正常解剖结构,促进愈合。但手术存在一定风险,对于高龄老人,要充分评估其身体耐受手术的能力,如心肺功能等。术后同样需要精心护理,密切观察伤口情况,预防感染等并发症。
五、康复护理与功能锻炼
1.康复护理:在骨裂恢复过程中,要注重康复护理。保持骨折部位的稳定,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护理。对于长期卧床的老人,要注意皮肤护理,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定期为老人擦拭身体,更换衣物等。同时,关注老人的心理状态,老人因受伤可能会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要给予心理疏导,鼓励老人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
2.功能锻炼:在骨裂愈合到一定程度后,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功能锻炼有助于恢复肢体的功能,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锻炼要循序渐进,从简单的活动开始,逐渐增加活动的强度和范围。例如,初期可以进行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即肌肉在不产生关节活动的情况下进行收缩舒张,以保持肌肉力量;随着骨裂的愈合,逐渐进行关节的屈伸等活动,但要避免过度活动导致骨裂部位再次损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