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和慢性咽炎咳嗽的区别
慢性支气管炎咳嗽与慢性咽炎咳嗽在病因、症状表现、体征、诊断及治疗预防方面均有不同。慢性支气管炎咳嗽与长期吸烟、职业粉尘等有关,咳嗽有特点,早期可无异常体征,依据病史症状等诊断,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有相应治疗预防措施;慢性咽炎咳嗽由急性咽炎反复发作等引起,有咽部不适等症状,咽部有慢性炎症表现,据病史症状等诊断,治疗要去除病因等。
一、病因方面
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多与长期吸烟、职业粉尘(如煤矿工人接触的粉尘等)、大气污染(长期处于污染严重的环境中)、感染因素(反复的病毒、细菌等感染,如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未彻底治愈可能增加慢性支气管炎风险,老年人免疫力下降易受病毒细菌侵袭引发感染进而导致慢性支气管炎)等有关。例如长期吸烟的人群,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气道黏膜,导致气道炎症反复发生,逐渐发展为慢性支气管炎,出现咳嗽症状。
慢性咽炎咳嗽:常因急性咽炎反复发作(如儿童急性咽炎未得到有效控制,多次复发可能转为慢性咽炎)、鼻腔鼻窦病变分泌物刺激(如患有慢性鼻窦炎的患者,脓性分泌物倒流至咽部刺激咽部黏膜)、长期张口呼吸(如患有腺样体肥大的儿童,长期张口呼吸使咽部黏膜干燥,易引发慢性咽炎)、过度用嗓(教师、歌手等长期过度用嗓的人群)等因素引起。
二、症状表现方面
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咳嗽是主要症状,一般晨间咳嗽较重,白天较轻,晚间有阵咳或排痰。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泡沫性,偶可带血。急性发作期痰量增多,可有脓性痰。例如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在寒冷季节或感冒后,咳嗽、咳痰症状会明显加重,且痰液性质改变。
慢性咽炎咳嗽:主要表现为咽部不适感、异物感,患者常感到咽痒,从而引起刺激性咳嗽,一般无痰或仅有少量黏痰。例如慢性咽炎患者可能会频繁清嗓,以缓解咽部不适引发的咳嗽。
三、体征方面
慢性支气管炎咳嗽:早期可无异常体征,急性发作期可在背部或双肺底听到干、湿啰音,咳嗽后啰音可减少或消失。例如病情较重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肺部听诊可明显闻及啰音。
慢性咽炎咳嗽:咽部黏膜慢性充血,呈暗红色,咽后壁可见散在淋巴滤泡,有时可见黏液分泌附着。例如检查时可见咽部黏膜的这些典型慢性炎症表现。
四、诊断方面
慢性支气管炎咳嗽:主要依据病史和症状,临床上凡有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并连续2年或以上,排除其他心、肺疾病(如肺结核、尘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癌、心脏病、心功能不全等)后,可做出诊断。例如对于有长期吸烟史,每年咳嗽、咳痰超过3个月且连续多年的患者,需要考虑慢性支气管炎的可能,进一步通过胸部X线或CT等检查排除其他疾病。
慢性咽炎咳嗽:根据病史、症状及检查所见即可诊断。详细询问病史,包括有无急性咽炎反复发作史、鼻腔鼻窦疾病史等,通过口咽部检查可见咽部慢性炎症表现来确诊。例如医生通过间接喉镜或电子喉镜检查咽部情况,若发现符合慢性咽炎的黏膜表现,即可诊断。
五、治疗与预防方面
慢性支气管炎咳嗽:急性发作期主要是控制感染、镇咳祛痰、平喘。缓解期应戒烟,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和其他有害颗粒,增强体质,预防感冒。例如戒烟可减少对气道的刺激,降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风险;对于体质较弱的老年人,可通过适当运动等方式增强体质预防感冒。
慢性咽炎咳嗽:治疗上首先要去除病因,如治疗鼻腔鼻窦疾病、避免过度用嗓等。局部可用含漱液漱口,或含服含片等。例如使用生理盐水含漱可清洁咽部,减轻炎症;对于过度用嗓的教师等人群,建议合理用嗓,避免长时间连续讲课等。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慢性咽炎咳嗽,要特别注意避免滥用药物,以非药物干预为主,如保持室内空气湿润等;老年人慢性咽炎咳嗽要注意在寒冷天气时做好咽部保暖,减少冷空气对咽部的刺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