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与慢性前列腺炎的区别
前列腺炎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病程短,由细菌感染等引发,有明显全身和局部症状,直肠指检有相应表现,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等有特点,治疗以抗感染等为主;慢性病程长,多因素致,症状多样,直肠指检表现不同,实验室检查前列腺液有特征,治疗综合;特殊人群中,老年、育龄男性、儿童患前列腺炎各有情况及需注意事项。
一、定义与病程
1.急性前列腺炎:是前列腺非特异性细菌感染所致的急性炎症,病程较短,多在短期内发病,通常起病急骤,由细菌感染等因素引发,细菌多从尿道上行进入前列腺,如大肠杆菌等常见致病菌。
2.慢性前列腺炎:是前列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病程较长,一般病程超过3个月,可由急性前列腺炎迁延不愈转化而来,也可无急性炎症病史,由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引起,如病原体感染、排尿功能障碍、精神心理因素等。
二、临床表现
1.症状表现
急性前列腺炎:全身症状较明显,常出现高热、寒战、乏力等全身感染症状,局部症状主要有尿频、尿急、尿痛,排尿时尿道灼热感,会阴部、耻骨上区疼痛,疼痛可放射至腰部、下腹、大腿根部等,还可能出现排尿困难或急性尿潴留。
慢性前列腺炎:全身症状多不明显,局部症状相对较为多样化,常见尿频、尿急、尿痛,尿不尽感,尿道口常有黏液性分泌物,会阴、下腹、腰骶等部位坠胀、疼痛,部分患者可出现性功能障碍,如勃起功能障碍、早泄等,还可能伴有精神神经症状,如焦虑、抑郁、失眠等。
2.体征差异
急性前列腺炎:直肠指检可发现前列腺肿胀、压痛明显,质地较软,表面光滑,脓肿形成时可有波动感。
慢性前列腺炎:直肠指检前列腺可呈饱满、增大、质地柔软、有轻度压痛,病程较长者,前列腺可缩小、变硬、不均匀,有小硬结。
三、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检查
1.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急性前列腺炎时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常升高;慢性前列腺炎血常规一般无明显异常。
前列腺液检查:急性前列腺炎前列腺液涂片染色镜检可见大量白细胞或脓细胞,细菌培养可发现致病菌;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液白细胞计数>10个/高倍视野,卵磷脂小体数量减少,细菌培养可存在或不存在致病菌(若不存在致病菌可能为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2.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急性前列腺炎超声表现为前列腺体积增大,内部回声不均匀;慢性前列腺炎超声可显示前列腺大小可正常、增大或缩小,内部回声不均匀等。
四、治疗原则
1.急性前列腺炎:主要以抗感染治疗为主,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同时需卧床休息、多饮水、通便等一般治疗,疼痛明显者可给予止痛药物对症处理,如出现急性尿潴留可进行导尿或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引流尿液。
2.慢性前列腺炎:治疗较为复杂,需综合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如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避免久坐、饮酒、辛辣食物等)、药物治疗(根据情况可选用抗生素、α-受体阻滞剂、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等)、物理治疗(如前列腺按摩、热疗等),对于有精神神经症状明显者可适当给予心理疏导等治疗。
五、特殊人群情况
1.老年人群:老年男性患前列腺炎时,症状可能不典型,需更加细致地观察病情变化,在治疗时需考虑其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选择治疗方案时要权衡药物对其他基础疾病的影响。
2.育龄男性:急性前列腺炎若不及时规范治疗可能影响生育,慢性前列腺炎也可能对生育有一定影响,需积极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考虑药物对生殖系统的潜在影响,与患者充分沟通治疗方案的利弊。
3.儿童:儿童前列腺炎较少见,多为特异性感染,如结核杆菌等感染,若发生前列腺炎需高度重视,及时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治疗时要特别注意药物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尽量选择对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