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臂肱骨骨折怎么办
手臂肱骨骨折需判断症状,及时就医,现场初步处理后根据情况选择保守或手术治疗,康复训练分早期、中期、后期,儿童和老年人有特殊注意事项,包括儿童观察生长及家长监督训练,老年人谨慎康复、防并发症、注意饮食和心理。
一、手臂肱骨骨折的判断
手臂肱骨骨折后通常会有明显症状,如受伤部位疼痛、肿胀,可能出现畸形,手臂活动受限,若为开放性骨折还可见骨折端外露等情况。不同年龄人群骨折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骨折可能畸形表现相对不典型,而老年人可能因骨质疏松,骨折后症状可能相对隐匿但疼痛等表现也较明显。
二、及时就医与初步处理
1.尽快就医:发生肱骨骨折后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医生会通过X线等检查明确骨折的具体情况,包括骨折的部位、移位程度等。对于儿童肱骨骨折,因其骨骼生长发育特点,更需及时准确评估以制定合适治疗方案。
2.现场初步处理:如果是在现场,首先要避免骨折部位进一步损伤,可使用简单的夹板等对受伤手臂进行固定,固定范围应超过骨折部位的上下关节,固定要松紧适度,为就医争取时间。对于有伤口出血的情况,应先进行简单的压迫止血。
三、治疗方式选择
1.保守治疗
适应证:如果骨折没有明显移位或者经过复位后位置良好的情况可考虑保守治疗。对于儿童的一些肱骨骨折,很多时候可先尝试保守治疗。
具体方法:通常采用石膏或支具固定,固定时间一般为4-6周左右,但具体时间需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而定。在固定期间要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同时要注意固定部位的血液循环和手指的活动情况等。老年人肱骨骨折若身体状况不允许手术,也可能选择保守治疗,但需密切关注骨折部位是否有移位等变化。
2.手术治疗
适应证:当骨折有明显移位,手法复位困难,或者是开放性骨折等情况时通常需要手术治疗。例如骨折端移位明显影响手臂功能恢复,或者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等情况。
具体方法:手术方式包括切开复位内固定等,会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材料,如钢板、钢钉等。手术后同样需要进行康复训练等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
四、康复训练
1.早期康复(骨折固定后1-2周):在骨折固定后的早期,主要进行手指的屈伸活动、肩部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等。通过手指的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防止手指关节僵硬,肩部肌肉的等长收缩可以维持肌肉力量。对于儿童,要在家长协助下温和地进行这些活动,避免过度用力导致骨折部位再次损伤。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康复训练要循序渐进,避免强度过大。
2.中期康复(骨折固定后2-6周):随着骨折部位逐渐稳定,可以增加肩关节、肘关节的活动范围训练。例如进行肩关节的前屈、后伸、外展等活动,但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活动幅度逐渐增加。同时继续加强肌肉力量训练,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抗阻练习(在医生评估允许后)。
3.后期康复(骨折固定6周后):当骨折愈合较好时,要加大康复训练强度,进行全方位的肩关节、肘关节功能锻炼,包括旋转等活动,同时逐步增加手臂的负重训练,以恢复手臂的正常功能。康复训练要持之以恒,并且根据个人骨折愈合情况进行调整。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肱骨骨折后康复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观察骨折部位的生长情况,因为儿童骨骼有较强的再生能力,但也可能出现过度生长等情况影响手臂外观和功能。家长要监督儿童按照康复方案进行训练,避免儿童不自觉地过度活动受伤手臂。
2.老年人:老年人肱骨骨折后由于常伴有骨质疏松等情况,骨折愈合相对较慢,康复训练要更加谨慎。同时要注意预防并发症,如肺炎、压疮等。在饮食上要注意加强营养,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等促进骨折愈合。并且要关注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因为骨折后康复时间较长可能会导致老年人产生焦虑等情绪,要给予心理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