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会得乳腺炎
乳腺炎的发生是乳汁淤积、细菌感染、机体免疫力下降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哺乳期女性需从乳汁淤积(如乳头发育异常、哺乳姿势不当、哺乳间隔过长等会致乳汁淤积)、细菌感染(乳头破损或皲裂、婴儿口腔细菌传播、乳房局部卫生不良易引细菌感染)、机体免疫力下降(产后身体虚弱、其他基础疾病影响致免疫力降低)多方面注意预防,保持良好哺乳习惯、注意乳头和乳房卫生、增强身体抵抗力等来降低乳腺炎发生风险。
一、乳汁淤积相关因素
1.乳头发育异常:乳头内陷、过小等情况会影响乳汁排出,使得乳汁容易在乳房内积聚。例如,乳头内陷的女性,婴儿吸吮困难,乳汁不能有效被吸出,长期积聚就为细菌滋生创造了条件,增加乳腺炎发生风险。对于有乳头发育异常的女性,在孕期就可进行乳头矫正等准备工作,如每天用手指轻轻向外牵拉乳头等,以降低产后乳腺炎发生几率。
2.哺乳姿势不当:不正确的哺乳姿势会导致部分乳腺导管不通畅。比如婴儿只含住乳头而未将大部分乳晕含住,这样就不能充分挤压乳腺,乳汁无法完全排空。新手妈妈应学习正确哺乳姿势,确保婴儿含接时将乳头和大部分乳晕含入口中,保证乳汁顺利排出。不同年龄段的哺乳期女性都可能因哺乳姿势不当引发乳汁淤积,年轻妈妈可能因缺乏经验易出现这种情况,而有过哺乳经历的妈妈也可能因偶尔疏忽导致姿势不正确。
3.哺乳间隔过长:长时间不哺乳或乳汁分泌过多未能及时排空,乳汁在乳房内停留时间过长,容易淤积。比如职场妈妈因工作原因不能按时哺乳,乳汁积聚在乳房内,为细菌繁殖提供温床,增加乳腺炎发生可能。不同生活方式的哺乳期女性都应注意合理安排哺乳时间,保证乳汁及时排空,有工作等生活方式限制的女性更要提前做好哺乳计划,如使用吸奶器等辅助手段排空乳汁。
二、细菌感染相关因素
1.乳头破损或皲裂:乳头破损或皲裂时,细菌容易从破损处侵入乳房。婴儿口腔内的细菌、外界环境中的细菌等可通过破损的乳头进入乳腺组织。哺乳期女性在哺乳过程中若不注意乳头护理,可能导致乳头破损,如婴儿咬破乳头等情况。不同年龄段哺乳期女性都需注意乳头保护,年轻妈妈可能因哺乳技巧不熟练更易出现乳头破损,而对于有过哺乳史的妈妈也不能放松警惕,要保持乳头清洁,避免破损。
2.婴儿口腔细菌传播:婴儿口腔中的细菌可在哺乳时传播到乳房。婴儿口腔内存在多种微生物,当乳头有破损或婴儿含接乳头时,细菌就会进入乳房。例如婴儿口腔卫生状况不佳时,这种细菌传播的风险更高。哺乳期女性要关注婴儿口腔卫生,同时在哺乳前后注意乳头清洁,降低细菌传播导致乳腺炎的风险。
3.乳房局部卫生不良:乳房局部清洁不到位,细菌容易滋生。比如不经常清洗乳房,乳房上的污垢等可能携带细菌,进而侵入乳腺组织引发感染。不同生活方式的哺乳期女性都应保持乳房局部清洁,每天用温水清洗乳房,但要注意避免过度清洁破坏皮肤屏障。
三、机体免疫力下降因素
1.产后身体虚弱:女性产后身体较为虚弱,免疫力相对较低,容易受到细菌等病原体的侵袭。产后身体经历分娩过程,消耗大量能量,身体处于恢复阶段,此时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发生乳腺炎。年轻产妇产后要注意休息,合理饮食,促进身体恢复,提高免疫力,降低乳腺炎发生几率。
2.其他基础疾病影响:如果产妇本身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使得身体抵御细菌感染的能力减弱,从而增加患乳腺炎的风险。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产妇,在哺乳期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遵循医生建议进行治疗和护理,密切关注乳房情况,预防乳腺炎发生。
乳腺炎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哺乳期女性需从乳汁淤积、细菌感染、机体免疫力等多方面注意预防,保持良好哺乳习惯、注意乳头和乳房卫生、增强身体抵抗力等,以降低乳腺炎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