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小儿肺炎
小儿肺炎的临床表现包括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特点的呼吸系统和全身症状;体征检查有肺部可闻及固定中、细湿啰音等肺部体征及合并其他情况的相应体征;辅助检查有血常规、病原学、胸部X线等检查;医生综合临床表现、体征检查及辅助检查结果,考虑年龄等因素来判断小儿肺炎。
一、临床表现
1.症状表现:
呼吸系统症状:婴幼儿肺炎常起病较急,初期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之后出现咳嗽,多为频繁的刺激性干咳,随后可有痰液,新生儿、早产儿则可能表现为口吐白沫。病情较重时可出现呼吸急促,呼吸频率增快,婴儿通常>60次/分钟,幼儿通常>50次/分钟,儿童通常>40次/分钟,还可伴有鼻翼扇动、三凹征(即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在吸气时明显凹陷)等。部分患儿可能出现喘憋,尤其多见于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引发的肺炎。
全身症状:可出现发热,热型不定,多为不规则发热,也可为弛张热或稽留热,新生儿、重度营养不良患儿体温可不升或低于正常。还可伴有精神萎靡、烦躁不安、食欲不振、腹泻等全身症状。
2.不同年龄段特点:
新生儿肺炎:症状常不典型,多表现为反应差、哭声弱、拒奶、口吐白沫、呼吸浅快、呼吸不规则等,部分可出现体温不升,肺部体征不明显,仅可闻及呼吸音粗糙或减低,易被忽视。
婴幼儿肺炎:除上述呼吸系统及全身症状外,因婴幼儿胸廓活动范围小,呼吸肌发育不完善,主要靠膈肌上下运动呼吸,故呼吸困难相对更明显,且易出现呼吸衰竭等严重情况。
学龄儿童肺炎:症状相对较典型,与成人肺炎症状有相似之处,如较剧烈的咳嗽、发热等,但一般全身症状较成人轻,肺部可闻及较固定的中、细湿啰音。
二、体征检查
1.肺部体征:早期肺部体征可不明显或仅呼吸音粗糙,以后可闻及固定的中、细湿啰音,以背部两侧下方及脊柱两旁较多,于深吸气末更明显。当肺部病变融合时,可出现语颤增强、叩诊浊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管状呼吸音等实变体征,但婴幼儿肺炎出现实变体征相对较少。
2.其他体征:若合并心力衰竭,可出现心率增快(婴儿>180次/分钟,幼儿>160次/分钟)、呼吸增快(>60次/分钟)、突然极度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或发灰、心音低钝、奔马律、肝脏迅速增大等;若合并中毒性脑病,可出现烦躁、嗜睡、凝视、惊厥、前囟膨隆、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呼吸节律不齐等。
三、辅助检查
1.血常规检查:
细菌感染: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常升高,伴有核左移,C-反应蛋白(CRP)等急性时相蛋白升高。
病毒感染: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可增高,CRP正常或轻度升高。
2.病原学检查:
病毒学检查:可通过鼻咽拭子、痰液等标本进行病毒抗原检测、病毒核酸检测等,如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等的检测,有助于明确病毒感染的类型。
细菌学检查:可采取痰液、血液、胸腔积液等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如能明确病原菌,对针对性选用抗生素有重要指导意义。
3.胸部X线检查:早期可见肺纹理增粗,以后出现大小不等的斑片状阴影,可融合成片,以两肺下野、中内带及心膈区居多,可伴有肺气肿、肺不张等。部分患儿可有肺门阴影增浓。胸部X线检查是诊断小儿肺炎的重要辅助手段,可帮助了解肺部病变的部位、范围及性质等。
四、综合判断
医生通常会综合患儿的临床表现、体征检查及辅助检查结果来判断是否为肺炎。首先根据患儿出现的咳嗽、发热、呼吸急促等呼吸系统及全身症状,结合肺部听诊闻及固定中、细湿啰音等体征,再参考血常规、病原学检查及胸部X线等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分析以明确诊断小儿肺炎。同时,在判断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患儿的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小儿肺炎在表现和诊断上有各自特点,如新生儿肺炎症状不典型,需更加细致地观察和检查;还要考虑有无基础疾病等病史因素对肺炎表现及诊断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