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乳腺炎的预防和如何治疗
哺乳期乳腺炎需从预防和治疗两方面应对。预防要注意正确哺乳姿势与频率、保持乳头清洁健康、穿着合适内衣;治疗时早期可继续哺乳或挤奶、局部热敷按摩,若有细菌感染迹象则需选用对婴儿影响小的抗生素治疗,特殊人群需特殊对待。
一、哺乳期乳腺炎的预防
1.正确哺乳姿势与频率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哺乳期女性,应确保婴儿正确含接乳头,婴儿的嘴应将乳头和大部分乳晕含住。新生儿出生后应尽早开始哺乳,一般建议产后半小时内开始,频繁哺乳,每2-3小时一次,每次单侧乳房哺乳10-15分钟左右,两侧交替,这样可以保证乳腺管通畅,避免乳汁淤积。例如,有研究表明,按需频繁哺乳能显著降低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生风险,因为及时排空乳汁可防止乳汁在乳腺内积聚形成硬块。
对于有特殊生活方式的哺乳期女性,如工作需要长时间坐着的女性,应利用工作间隙适当起身活动,尽量保证每2-3小时能进行一次哺乳或挤奶操作,维持乳腺导管的通畅。
2.保持乳头清洁与健康
日常应注意保持乳头清洁,可用温水清洗乳头,但要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或清洁剂。对于有乳头破损、皲裂的情况,更要加强护理。例如,乳头皲裂可能是由于婴儿含接姿势不正确等原因引起,此时可以在哺乳后涂抹少量羊毛脂膏等安全的护乳产品,促进乳头修复,防止细菌通过破损处侵入乳腺引发炎症。不同病史的哺乳期女性若乳头有异常,如既往有乳头感染史,更要密切关注乳头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穿着合适内衣
哺乳期女性应选择舒适、棉质、大小合适的内衣,避免过紧的内衣压迫乳腺组织,影响乳汁的正常排出。合适的内衣可以维持乳腺组织的正常血液循环,减少因压迫导致乳汁淤积的可能。不同年龄的哺乳期女性,如年轻哺乳期女性可能更注重内衣的美观,但也不能忽视其舒适性和对乳腺的保护作用;而年龄稍大的哺乳期女性可能更关注内衣的支撑性等方面。
二、哺乳期乳腺炎的治疗
1.一般治疗
继续哺乳或挤奶
若哺乳期乳腺炎处于早期,乳房仅有轻微红肿、疼痛,体温正常或轻度升高时,应继续让婴儿充分吸吮患侧乳房,通过婴儿的吸吮力量帮助疏通乳腺管,排出淤积的乳汁。对于因各种原因不能让婴儿充分吸吮的情况,如婴儿口腔问题等,应使用吸奶器及时将乳汁吸出,保持乳腺管通畅。例如,研究发现,及时排出乳汁可使大部分早期哺乳期乳腺炎得到缓解,乳汁的排出能减轻乳腺内的压力,缓解炎症反应。
对于特殊人群,如患有某些基础疾病的哺乳期女性,在继续哺乳或挤奶时要更加谨慎。若患有心脏病等基础疾病,过度的挤奶可能导致身体疲劳,加重基础疾病负担,此时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权衡继续哺乳或挤奶的频率和方式,确保母婴健康。
局部热敷与按摩
在哺乳前可以用温毛巾热敷乳房,每次热敷15-20分钟,温度以40-50℃为宜,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乳房胀痛。热敷后可以进行适当的乳房按摩,从乳房边缘向乳头方向轻轻按摩,帮助疏通乳腺管。但要注意按摩的力度适中,避免过度用力加重乳房损伤。对于不同年龄的哺乳期女性,按摩时的手法和力度可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调整,年轻女性可能相对更有活力,按摩力度可稍灵活掌握,但也要以不引起疼痛加剧为原则;年龄稍大的女性可能身体柔韧性等方面稍差,按摩时更要轻柔。
2.抗感染治疗(若有细菌感染迹象)
当哺乳期乳腺炎出现明显的感染表现,如乳房红肿热痛加重,体温明显升高,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等细菌感染迹象时,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应选择对婴儿影响较小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等。但具体的抗生素选择需由医生根据病情判断,医生会综合考虑产妇的病情、哺乳情况等因素来决定是否使用抗生素以及选用何种抗生素,以确保在治疗乳腺炎的同时最大程度保障婴儿的安全。特殊人群如对某些抗生素过敏的哺乳期女性,医生会调整治疗方案,避免使用过敏药物,选择其他合适的抗感染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