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腓骨骨折怎么治疗
胫腓骨骨折治疗分保守与手术及康复。保守适用于骨折端无明显移位或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用石膏等外固定;手术用于骨折端明显移位、开放性骨折或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等情况,有切开复位内固定和外固定支架固定等方式;康复分早期、中期、后期,早期做肌肉收缩和关节活动度锻炼,中期渐进性负重及加强关节和肌肉锻炼,后期恢复正常步态和功能,需综合患者情况选治疗方案并关注康复进展促进功能恢复
一、保守治疗
1.适应证:适用于骨折断端无明显移位或经过手法复位后位置良好的胫腓骨骨折患者,尤其适用于儿童的胫腓骨骨折等情况。对于一些身体状况较差,无法耐受手术的老年患者也可能考虑保守治疗。
儿童胫腓骨骨折:儿童骨骼的塑形能力较强,轻度的移位可能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自行矫正,所以很多儿童的胫腓骨骨折可首先尝试保守治疗。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往往伴有多种基础疾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当骨折移位不明显时可选择保守治疗。
2.具体方法:一般采用石膏或支具外固定。通过手法复位将骨折断端恢复到接近正常的解剖位置,然后用石膏或支具固定患肢,限制骨折部位的活动,促进骨折愈合。固定期间需要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端的位置变化。
二、手术治疗
1.适应证
骨折断端明显移位,手法复位无法达到满意的解剖复位,如胫腓骨骨折导致骨折端重叠、成角、旋转明显等情况。
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即骨折处皮肤或黏膜破裂,骨折端与外界相通,这种情况需要及时手术清创,防止感染。
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的胫腓骨骨折,需要手术修复血管、神经的同时固定骨折。
2.手术方式
切开复位内固定:通过手术切口暴露骨折部位,准确复位骨折端后,使用钢板、螺钉等内固定材料固定骨折。例如使用胫骨近端或远端的钢板结合螺钉来固定胫腓骨骨折。对于一些简单的胫腓骨骨折也可能采用髓内钉固定,尤其是对于胫骨干的骨折,髓内钉固定具有固定牢固、对骨折端血运影响小等优点。
外固定支架固定:对于一些严重的开放性骨折或伴有严重软组织损伤的胫腓骨骨折,可先使用外固定支架固定,待软组织情况改善后再进一步处理。外固定支架通过体外的金属支架和穿入骨骼的钢针来固定骨折,操作相对简单,能够快速稳定骨折端。
三、康复治疗
1.早期康复(骨折后1-6周)
肌肉收缩锻炼:在骨折固定后,患者就可以开始进行患肢肌肉的等长收缩锻炼,例如小腿肌肉的收缩舒张,通过肌肉的收缩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同时也有利于骨折端的稳定。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锻炼的强度和方式,避免过度活动影响骨折愈合。
关节活动度锻炼:在不影响骨折固定的情况下,逐步进行邻近关节的活动度锻炼,如膝关节、踝关节的屈伸活动等。儿童患者的关节活动度锻炼需要家长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轻柔进行,防止造成二次损伤。
2.中期康复(骨折后6-12周)
渐进性负重锻炼:根据骨折愈合的情况,逐步增加患肢的负重。一般在骨折后6-8周左右,如果X线显示骨折端有一定的骨痂形成,可以开始部分负重,使用拐杖等辅助器械。老年患者由于骨质情况相对较差,渐进性负重的时间可能需要适当延长,要密切关注骨折愈合和患者的耐受情况。
加强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锻炼:进一步增加膝关节、踝关节的活动范围,同时加强小腿肌肉的力量锻炼,可以进行坐姿下的踝关节屈伸抗阻锻炼等。
3.后期康复(骨折12周以后)
恢复正常步态和功能:通过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使患者逐步恢复正常的行走功能。对于一些因骨折导致长期制动而出现步态异常的患者,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步态矫正训练。老年患者在恢复后期要注意加强平衡训练,防止跌倒,可借助平衡板等器械进行训练。
胫腓骨骨折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骨折类型、年龄、全身状况等综合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骨折愈合情况和患者的康复进展,采取相应的康复措施促进患者功能的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