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左腿股骨干骨折怎么办
股骨干骨折由强大暴力引起,需通过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诊断评估,治疗分非手术(牵引、外固定支架固定)和手术(钢板螺钉内固定、髓内钉内固定),康复分早期、中期、后期,还需预防处理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一、诊断评估
股骨干骨折多由强大暴力引起,如车祸、高处坠落等。首先需通过体格检查,观察腿部是否有肿胀、畸形、异常活动等表现,然后进行影像学检查,如X线、CT等,以明确骨折的部位、类型(如横形、斜形、螺旋形等)、移位情况等,这对于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骨折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股骨干骨折多为青枝骨折,而成人多为完全骨折。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可能更容易发生且愈合相对缓慢。
二、治疗方法
(一)非手术治疗
1.牵引治疗:适用于一些稳定性骨折或儿童股骨干骨折等。通过持续牵引来复位骨折端并维持骨折的对位对线。对于小儿股骨干骨折,可采用垂直悬吊皮肤牵引,利用体重作为反牵引力,一般3-4周可达到愈合。牵引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牵引的效果及患者的反应,注意皮肤是否有受压、过敏等情况。
2.外固定支架固定:对于一些开放性骨折或伴有严重软组织损伤的骨折,可先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以稳定骨折端,为后续的软组织修复创造条件。外固定支架固定相对简便,能较好地控制骨折的旋转和短缩移位。
(二)手术治疗
1.钢板螺钉内固定:适用于大多数闭合性股骨干骨折。通过切开复位,将钢板放置在股骨干外侧,用螺钉固定,以达到牢固固定骨折端的目的,有利于骨折的早期愈合和患者的早期功能锻炼。对于成人股骨干骨折,钢板螺钉内固定是常用的手术方式,能提供较好的稳定性。
2.髓内钉内固定:包括带锁髓内钉等。髓内钉固定具有生物力学优势,能更好地保持股骨干的生理弧度,减少对骨折端血运的破坏,骨折愈合率较高。尤其适用于多段骨折、粉碎性骨折等。在不同年龄患者中,髓内钉的选择和操作可能会有所不同,儿童患者由于骨骼仍在发育,需选择合适长度和直径的髓内钉。
三、康复治疗
1.早期康复:骨折固定后即可开始进行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如股四头肌、腓肠肌等的收缩放松,以防止肌肉萎缩,促进血液循环。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协助进行相关肌肉的活动,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牵拉。同时,可进行踝关节的屈伸活动,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2.中期康复: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渐增加关节活动度的训练,如膝关节、髋关节的屈伸活动等。可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包括借助康复器械进行辅助训练。对于成人患者,可逐步增加负重练习,但要遵循骨折愈合的规律,避免过早负重导致骨折移位。
3.后期康复:当骨折达到临床愈合标准后,可进行全面的功能康复训练,包括步态训练、肢体力量的强化训练等,以恢复患肢的正常功能。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可能存在骨质疏松等情况,康复训练要更加谨慎,逐步增加训练强度,防止再次骨折等并发症的发生。
四、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1.感染:无论是手术还是非手术治疗,都要注意预防感染。开放性骨折感染风险较高,要严格无菌操作。如果发生感染,需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进行相应处理,如使用抗生素等。对于老年患者和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感染的控制相对困难,要加强监测和护理。
2.深静脉血栓形成:由于骨折后长期制动,下肢静脉回流受阻,容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可通过早期进行下肢肌肉收缩、使用抗凝药物(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避免出血等并发症)、穿戴梯度压力袜等措施预防。对于高危患者,要密切观察下肢肿胀、疼痛等情况,一旦怀疑深静脉血栓形成,要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如血管超声等)并处理。
3.关节僵硬:长期固定和缺乏康复训练容易导致关节僵硬。通过早期和中期积极的康复训练可以有效预防关节僵硬的发生。如果已经出现关节僵硬,要加大康复训练的力度,必要时可在麻醉下进行手法松解,但要注意操作的安全性和适度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