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慢性支气管炎有咳嗽(长期反复、晨间明显、与年龄生活方式有关)、咳痰(白色黏液或浆液泡沫性痰、急性发作期痰量增多等、与病史有关)、喘息或气急(部分患者有、与年龄生活方式有关)等症状;治疗包括控制感染(急性发作时选抗生素、特殊人群需注意)、镇咳祛痰(选合适药物、与年龄生活方式有关)、平喘(用支气管舒张剂、有心血管病史需谨慎)、戒烟(重要性及对不同人群影响)、康复治疗(呼吸功能锻炼、与年龄生活方式有关)。
一、慢性支气管炎的症状
1.咳嗽:
特点:长期、反复的咳嗽是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症状之一。一般晨间咳嗽较为明显,白天咳嗽相对较轻,晚间睡前可能有阵咳或排痰。例如,许多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会常年有咳嗽症状,且病情进展时咳嗽会加重。
与年龄、生活方式的关系:老年人由于呼吸道功能减退,咳嗽可能更难有效排出痰液;长期吸烟的患者,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刺激呼吸道,会使咳嗽症状更为明显,且咳嗽往往持续时间更长、程度更重。
2.咳痰:
特点: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泡沫性痰,早晨起床时咳痰较多。急性发作期痰量增多,可有脓性痰。例如,在病情加重时,痰液可能变得浓稠且量增加。
与病史的关系:有长期慢性支气管炎病史的患者,呼吸道黏膜长期受炎症刺激,分泌功能紊乱,咳痰情况会更频繁且痰液性状可能更异常;如果合并有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痰液可能会变为黄色脓性痰。
3.喘息或气急:
特点:部分患者可出现喘息,常伴有气短。喘息多在活动后明显,病情严重时,休息时也可出现气急。例如,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气急,早期在活动时出现,后期静息时也感气急。
与年龄、生活方式的关系:老年患者由于肺功能本身较差,喘息或气急症状可能更为突出;长期吸烟的患者,呼吸道气道狭窄等情况更易导致喘息或气急发作,且随着吸烟时间延长,症状可能逐渐加重。
二、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方法
1.控制感染:
适用情况:当患者出现咳嗽加重、痰量增多及呈脓性等急性发作征象时,应根据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和严重程度或病原菌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
与特殊人群的关系:儿童患者使用抗生素需格外谨慎,要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避免使用对儿童有严重不良影响的药物;老年患者由于肝肾功能可能减退,使用抗生素时要注意药物的代谢和不良反应,密切监测肝肾功能。
2.镇咳祛痰:
药物选择:可选用祛痰药,如盐酸氨溴索等,有助于稀释痰液,促进痰液排出;对于咳嗽症状明显且无痰或少痰的患者,可适当使用镇咳药物,但需注意避免抑制痰液排出导致呼吸道阻塞。
与年龄、生活方式的关系:儿童患者使用镇咳祛痰药物时要选择儿童专用剂型,且剂量严格按照儿童体重等计算;长期吸烟的患者在使用祛痰药物时,还需注意戒烟,因为吸烟会持续刺激呼吸道,影响药物疗效。
3.平喘:
药物选择:有气喘症状的患者可选用支气管舒张剂,如沙丁胺醇气雾剂等,缓解气道痉挛,改善喘息症状。
与病史的关系: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使用支气管舒张剂时要谨慎,因为部分支气管舒张剂可能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影响,如引起心悸等不良反应,需密切观察患者反应。
4.戒烟:
重要性:吸烟是慢性支气管炎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戒烟能有效减缓病情进展。对于所有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都应强调戒烟的重要性。
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对于年轻患者,戒烟有助于尽快恢复呼吸道功能;对于老年患者,戒烟也能减少呼吸道刺激,降低急性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5.康复治疗:
呼吸功能锻炼: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可增强呼吸肌力量,改善呼吸功能。例如,缩唇呼吸可以延长呼气时间,减少气道塌陷,改善通气;腹式呼吸能增加膈肌活动度,提高肺通气量。
与年龄、生活方式的关系:老年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时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有运动相关疾病病史的患者在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时要调整锻炼强度和方式,确保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