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肺炎跟肺炎之间的区别在哪
肺炎包括多种类型,支气管肺炎是其常见类型,二者在范畴、病理改变、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好发人群及治疗原则等方面存在差异,肺炎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支气管肺炎好发于2岁以下婴幼儿,治疗均需针对病因及对症支持,婴幼儿患病需更密切关注及护理。
一、定义与范畴
1.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支原体等)、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等引起,其范畴较广,包括多种类型的肺部炎症。
2.支气管肺炎:是肺炎的一种常见类型,主要累及支气管壁和肺泡,好发于儿童,尤其多见于婴幼儿,多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病变以支气管周围受累为主,然后波及肺泡。
二、病理改变差异
1.肺炎:炎症可累及肺的不同部位,病理表现因病因不同而异。例如细菌性肺炎可能出现肺组织的实变、渗出等,若为病毒性肺炎则可能有间质性炎症等不同病理特征,总体病理改变较为多样宽泛。
2.支气管肺炎:主要病理改变是支气管壁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坏死脱落,管腔内分泌物积聚,进而影响通气功能;肺泡壁也可受累,出现肺泡壁充血等改变,但相对肺炎来说病变主要集中在支气管及周围肺泡区域。
三、临床表现区别
1.肺炎:
症状:一般有发热、咳嗽、咳痰,可伴有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等,病情严重时可能出现胸痛、咯血等,不同病因引起的肺炎全身症状及呼吸道症状表现有差异,如细菌性肺炎常起病较急,高热、寒战等全身症状明显;病毒性肺炎全身症状相对较轻,但也可有咳嗽等呼吸道表现。
体征:肺部可闻及干湿啰音等,严重时可能出现呼吸音减弱、实变体征等,不同类型肺炎体征有一定差异。
2.支气管肺炎:
症状:常见症状为发热,多为不规则发热,也可表现为弛张热或稽留热,咳嗽较频繁,早期为刺激性干咳,之后可出现咳痰,婴儿症状常较重,可伴有气促、鼻翼扇动、三凹征等,部分患儿可有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烦躁不安等全身症状。
体征:早期肺部体征可不明显或仅有呼吸音粗糙,以后可闻及固定的中、细湿啰音,以背部两肺底及脊柱旁较多,于深吸气末更明显。
四、影像学表现不同
1.肺炎:胸部X线或CT表现因病因不同有差异。例如大叶性肺炎在X线胸片上常表现为肺叶或肺段的均匀性密度增高阴影;间质性肺炎则表现为肺纹理增粗、紊乱,可伴有网格状、小点状阴影等。
2.支气管肺炎:胸部X线表现为肺纹理增多、紊乱,两肺下野、中内带出现大小不等的点状或小斑片状模糊阴影,可融合成大片状,也可伴有肺气肿等改变。
五、好发人群及相关因素
1.肺炎: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病,儿童、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者等更容易患病,不同类型肺炎好发人群有一定倾向,如社区获得性肺炎中肺炎链球菌肺炎在老年人、儿童等人群中常见,医院获得性肺炎则多见于有基础疾病、长期住院等免疫功能受损或有侵入性操作的患者。
2.支气管肺炎:好发于2岁以下婴幼儿,这与婴幼儿呼吸道解剖生理特点有关,如气管、支气管较狭窄,黏液分泌少,纤毛运动差,肺弹力组织发育差,血管丰富,易于充血,间质发育旺盛,肺泡数少,肺含气量少,易为黏液阻塞等,且婴幼儿免疫功能相对低下,容易受到病原微生物侵袭而引发支气管肺炎。
六、治疗原则与要点
1.肺炎:治疗主要是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如细菌性肺炎需要使用抗生素,病毒性肺炎主要是抗病毒及对症支持治疗等,同时给予吸氧、止咳祛痰等对症支持治疗,不同类型肺炎治疗方案需依据具体病情制定。
2.支气管肺炎:治疗也以控制感染、对症支持为主,根据病原体选择合适的抗感染药物,如为细菌感染可选用相应抗生素,病毒感染可使用抗病毒药物等,同时进行吸氧、化痰、平喘等对症处理,由于婴幼儿病情变化较快,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等。对于特殊人群如婴幼儿,要特别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证营养供给等,因为婴幼儿自身调节能力较弱,患病时更容易出现内环境紊乱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