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症状是什么
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主要有疼痛、肿胀、淤血、活动受限和关节不稳定感等症状。受伤瞬间会有尖锐且定位明确的疼痛,后续活动或按压损伤部位时疼痛加剧,年龄和生活方式会影响疼痛程度和恢复时间;一般受伤后数小时内膝关节周围开始肿胀,肿胀程度与损伤严重程度相关,老年人及有相关病史者肿胀消退慢;受伤后膝关节周围皮肤会出现青紫色或紫红色淤血斑,其颜色会随时间变化,年轻人淤血吸收相对较快;患者主动和被动活动膝关节均受限,活动范围减小、阻力增加,对体力劳动者、运动人群和儿童影响较大;行走或做特殊姿势时,患者会感觉膝关节不稳定,老年人和有既往损伤史者这种不稳定感更突出、情况可能更严重。
一、疼痛
1.受伤瞬间疼痛: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时,患者在受伤瞬间会感到剧烈疼痛。这种疼痛通常较为尖锐,定位相对明确,多集中在膝关节内侧或外侧,这取决于侧副韧带损伤的具体位置,内侧副韧带损伤疼痛在内侧,外侧副韧带损伤疼痛在外侧。
2.后续疼痛:受伤后的一段时间内,疼痛会持续存在。在活动膝关节时,如屈伸、扭转等动作,疼痛会明显加剧。这是因为活动会牵拉损伤的韧带,刺激周围的神经末梢,从而导致疼痛加重。而且在按压损伤部位时,也会有明显的压痛感。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本身可能存在膝关节的退行性改变,疼痛可能会更加明显且恢复相对较慢。而年轻患者若生活方式比较活跃,经常进行体育活动,受伤后不注意休息,会导致疼痛持续时间延长。
二、肿胀
1.肿胀出现时间:一般在受伤后数小时内,膝关节周围会逐渐出现肿胀。这是由于损伤导致局部血管破裂出血,以及组织液渗出所致。
2.肿胀程度:肿胀的程度与韧带损伤的严重程度有关。轻度损伤时,肿胀可能相对较轻,仅表现为膝关节周围轻度的隆起;而严重损伤时,肿胀会非常明显,膝关节可呈弥漫性肿大,皮肤发亮,有时甚至会影响到膝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老年人由于身体的代谢功能下降,组织修复能力减弱,肿胀消退的时间会比年轻人长。如果患者有心脏病、肾病等病史,可能会因为身体的水钠代谢异常,导致肿胀更加严重且不易消退。
三、淤血
1.淤血表现:受伤后,膝关节周围皮肤可能会出现淤血斑,颜色多为青紫色或紫红色。这是因为损伤部位的血液渗出到皮下组织所致。
2.淤血变化:随着时间推移,淤血的颜色会逐渐发生变化,从最初的青紫色逐渐变为黄色、褐色,最终吸收消散。淤血的范围大小也与损伤的程度相关,损伤越严重,淤血的范围可能越广泛。年轻人身体的血液循环较好,淤血吸收相对较快;而老年人血液循环相对较差,淤血吸收时间会延长。
四、活动受限
1.主动活动受限:患者在尝试主动屈伸膝关节时,会感到明显的困难,活动范围会比正常情况减小。这是由于疼痛和韧带损伤后关节的稳定性下降,导致患者不敢用力活动膝关节。
2.被动活动受限:当他人帮助患者活动膝关节时,也会感觉到阻力增加,且患者会因疼痛而抗拒进一步的活动。例如,在进行膝关节的内外翻应力试验时,若侧副韧带损伤,会出现明显的疼痛和异常的活动度。对于经常从事体力劳动或运动的人群,由于平时膝关节活动较多,损伤后活动受限对其生活和工作的影响会更大。儿童在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后,可能会因为害怕疼痛而不敢活动膝关节,家长需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护理,避免因长期不活动导致关节僵硬。
五、关节不稳定感
1.行走时感觉:患者在行走时,尤其是在上下楼梯、蹲下站起或走不平坦的路面时,会感觉膝关节有不稳定的感觉,好像关节要“错动”或“滑脱”一样。这是因为侧副韧带损伤后,其维持膝关节稳定性的功能减弱,导致关节在受力时不能保持正常的位置和运动轨迹。
2.特殊姿势感觉:在做一些特殊的膝关节姿势时,如单腿站立、扭转膝关节等,不稳定感会更加明显。老年人本身膝关节的稳定性就相对较差,侧副韧带损伤后关节不稳定感会更突出,发生摔倒的风险也会增加。如果患者有膝关节既往损伤病史,再次损伤后关节不稳定的情况可能会更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