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支气管肺炎是怎么引起的
宝宝支气管肺炎由多因素共同作用引起,包括病原体感染(病毒、细菌、支原体等感染)、宝宝自身因素(年龄致呼吸系统特点易感染、免疫功能低)、环境因素(空气污染、气候因素等)
一、病原体感染
1.病毒感染:
常见的病毒有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等。例如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引起婴幼儿支气管肺炎较常见的病原体,它可通过飞沫传播,侵犯宝宝的呼吸道,引起支气管及肺部的炎症反应。研究表明,在冬季和春季,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导致宝宝支气管肺炎的发生率较高,该病毒会使宝宝的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进而影响肺部通气和换气功能。
腺病毒感染也较为常见,腺病毒感染引起的支气管肺炎病情往往相对较重,宝宝可能会出现高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且病程较长,对宝宝的呼吸道黏膜损伤较大,容易引发肺部的炎症扩散。
2.细菌感染:
肺炎链球菌是导致宝宝支气管肺炎常见的细菌病原体之一。肺炎链球菌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当宝宝机体抵抗力下降时,肺炎链球菌容易侵入宝宝的呼吸道并在肺部繁殖,引发炎症。例如宝宝在受凉、疲劳等情况下,机体免疫力降低,肺炎链球菌就可能乘虚而入,引起支气管和肺部的炎症,导致宝宝出现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肺部实变等情况。
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是引起宝宝支气管肺炎的重要细菌病原体,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肺炎病情发展较为迅速,容易出现并发症,如脓胸、脓气胸等。这是因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毒素可导致肺部组织的严重破坏,宝宝会出现高热、咳嗽、咳脓血痰等症状,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3.支原体感染:
肺炎支原体也是导致宝宝支气管肺炎的病原体之一,多见于年长儿,但近年来婴幼儿感染率也有所上升。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支气管肺炎病程相对较长,宝宝主要表现为刺激性干咳,然后逐渐出现发热等症状。肺炎支原体可黏附在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引起免疫损伤,导致支气管及肺部出现炎症反应,胸部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肺部有间质性炎症改变等。
二、宝宝自身因素
1.年龄因素:
婴幼儿时期宝宝的呼吸系统解剖和生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容易患支气管肺炎。婴幼儿的气管、支气管较狭窄,黏膜柔嫩,血管丰富,软骨柔软,缺乏弹力组织,黏液腺分泌不足而较干燥,纤毛运动较差,不能有效地清除吸入的微生物,所以容易发生感染并导致炎症扩散。例如3个月-2岁的婴幼儿是支气管肺炎的高发人群,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对病原体的抵抗力较弱,一旦感染病原体就容易引发支气管肺炎。
2.免疫功能:
宝宝的免疫功能相对较低,尤其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不完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时,宝宝对病原体的清除能力减弱;体液免疫中,宝宝体内的抗体水平相对较低,特别是分泌型IgA(sIgA)水平较低,sIgA能在呼吸道黏膜表面起保护作用,sIgA不足时,宝宝呼吸道黏膜的防御功能下降,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从而增加了患支气管肺炎的风险。例如早产儿、有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宝宝,由于免疫功能更差,患支气管肺炎的几率明显高于正常足月儿。
三、环境因素
1.空气污染:
室内外空气污染会增加宝宝患支气管肺炎的风险。例如空气中的PM2.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可刺激宝宝的呼吸道黏膜,损伤呼吸道上皮细胞,降低呼吸道的防御功能,使宝宝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感染。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宝宝患支气管肺炎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另外,居住环境拥挤、通风不良也会增加病原体在空气中的浓度,宝宝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环境中,感染病原体的机会增多,容易引发支气管肺炎。
2.气候因素:
季节变化和气温骤变也与宝宝支气管肺炎的发生有关。例如在寒冷的冬季或气温骤降的季节,宝宝的呼吸道黏膜容易受到寒冷空气的刺激,血管收缩,局部血液循环障碍,防御功能降低,此时如果有病原体入侵,就容易引发支气管肺炎。而在气候干燥的季节,呼吸道黏膜的湿度降低,也会影响呼吸道的正常防御功能,使宝宝更容易患上支气管肺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