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骨骨折走路瘸的原因
髌骨骨折后走路瘸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肌肉力量不平衡,包括股四头肌萎缩、腘绳肌紧张,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神经系统病史等会影响肌肉恢复;二是关节活动受限,如膝关节粘连、创伤性关节炎,老年人、肥胖人群、有骨关节炎病史者受影响更大;三是疼痛,源于骨折愈合不良、神经损伤,儿童、女性、重体力劳动者、有糖尿病等病史者疼痛问题可能更突出;四是心理因素,恐惧心理导致走路姿势不自然,年龄小、性格内向敏感、有心理疾病病史的患者受影响明显。此外,还针对儿童、老年人、孕妇或哺乳期女性、有慢性疾病的患者给出了康复相关的温馨提示。
一、肌肉力量不平衡
1.股四头肌萎缩:髌骨骨折后,由于长时间的制动,股四头肌会出现废用性萎缩。股四头肌是膝关节重要的伸肌,其力量减弱会导致膝关节伸展无力,在走路时患侧腿伸直不充分,出现瘸行。研究表明,骨折后若不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股四头肌萎缩可在数周内明显发生。
2.腘绳肌紧张:受伤后,患者可能会不自觉地改变走路姿势,导致腘绳肌过度使用而紧张。腘绳肌与股四头肌力量失衡,影响膝关节的正常屈伸活动,使得患侧腿在走路时不能正常迈出,出现瘸的现象。
3.影响因素:年龄较大的患者肌肉恢复能力较差,股四头肌萎缩可能更明显且恢复时间更长。男性由于肌肉量相对较多,在骨折后若能积极康复,肌肉力量恢复可能相对女性更有优势。生活方式上,原本运动量少、肌肉基础差的患者,肌肉萎缩和力量失衡的情况可能更严重。有神经系统病史的患者,可能影响肌肉的神经支配,导致肌肉力量恢复困难。
二、关节活动受限
1.膝关节粘连:骨折后局部出血、渗出,纤维组织增生,容易导致膝关节周围组织粘连,限制了膝关节的活动范围。患者在走路时,膝关节不能正常屈伸,患侧腿的步幅减小,从而出现瘸行。
2.创伤性关节炎:髌骨骨折累及关节面时,关节软骨损伤,后期可能发展为创伤性关节炎。关节面不平整,活动时疼痛明显,患者为了减轻疼痛会减少患侧腿的负重和活动,导致走路瘸。
3.影响因素:老年人的关节修复能力较弱,发生膝关节粘连和创伤性关节炎的风险更高。肥胖人群由于膝关节承受的压力较大,创伤后关节面的磨损可能更严重,更容易出现创伤性关节炎。有骨关节炎病史的患者,本身关节情况不佳,骨折后关节活动受限的情况可能会更复杂和严重。
三、疼痛
1.骨折愈合不良:骨折复位不佳、固定不牢固等原因可能导致骨折愈合不良,骨折端不稳定,在走路时刺激周围组织引起疼痛。患者因疼痛而不敢正常用力和迈步,出现瘸行。
2.神经损伤:骨折时可能损伤周围神经,如隐神经等,导致局部感觉异常和疼痛。神经损伤恢复较慢,持续的疼痛会影响患者的行走姿势。
3.影响因素:儿童骨折愈合相对较快,但如果骨折部位特殊或损伤严重,也可能出现愈合不良的情况。女性对疼痛的耐受性可能相对较低,疼痛对其走路姿势的影响可能更明显。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患者,在骨折未完全愈合时过早活动,可能加重疼痛和损伤,影响恢复。有糖尿病等病史的患者,神经损伤后的恢复可能更困难,疼痛持续时间可能更长。
四、心理因素
1.恐惧心理:患者因担心骨折部位再次受伤,在走路时会产生恐惧心理,不敢正常用力和活动患侧腿。这种心理因素会导致患者走路小心翼翼,姿势不自然,出现瘸行。
2.影响因素:年龄较小的患者可能由于对疾病的认知不足,更容易产生恐惧心理。性格内向、敏感的患者,心理负担可能更重,对走路的影响也更明显。有心理疾病病史的患者,可能会放大骨折带来的影响,更难克服心理障碍恢复正常走路姿势。
温馨提示:对于儿童患者,其骨骼正在生长发育阶段,骨折愈合和康复过程需要特别关注,应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避免过度活动影响骨骼发育。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康复过程可能较慢,家人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帮助其进行康复训练。孕妇或哺乳期女性发生髌骨骨折,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要考虑对胎儿或婴儿的影响,用药和康复方法需谨慎选择。有慢性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以利于骨折的愈合和身体的恢复。



